李世民儘管寵愛李泰,可是李泰的失常,也令他有些惱怒。他說道:“魏王,你先別說話,讓齊王把話說完。”
李泰受到打擊,恨恨地瞪了李佑一眼,退了下去。
李佑說道:“兒臣反對捐款,還有一個原因。請問,你們大家都捐款了,你們的屬下捐不捐?京城裡的官員都捐款了,地方上的小官們捐不捐?”
有李世民的禁令在,大家都不說話。
李佑接著說道:“你們這些人有錢,捐出一些錢來,對於你們的生活影響不大。可是,對那些地方上的小官吏們來說,生活的壓力就很大了。所謂‘千里做官只為吃穿’,這些官吏們俸祿不多,素質也不高,讓他們捐款,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就等於逼著他們向百姓搜刮,吏治崩壞也就在眼前了。”
“陛下,臣贊同齊王殿下的意見,動員官吏捐款不是長久之計。”長孫無忌身為吏部尚書,深知地方官員的素質,明白讓他們捐款的危害性。長孫無忌這些貞觀年間的大臣們,大部分還是好的,儘管他們政見不同,可是維護朝廷,愛惜百姓的心還是有的。
房玄齡老成持重,也認為李佑說得有理。
李泰真的急眼了,他看到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支援李佑的意見,忍不住跳出來說道:“那就眼看著百姓受災不管嗎?”
這下,眾人都望著李泰,目光中充滿了詫異,都有點像看傻瓜一般的意味。
閻立本也有些詫異,他發現,魏王殿下在李佑面前就沉不住氣,這可不是好現象。他看到李世民眼睛瞪起來了,就要發飆了,趕緊說道:“齊王殿下,請您接著說。”
李佑說道:“賑災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賑災。百姓遇到災荒,總是依靠官府,就養成了惡習,反正官府會賑災,因此,他們就消極等待。一旦災害規模大了,賑濟不力,就會引發怨言,造成社會動盪。”
“是啊,陛下,齊王殿下說得對啊。”戶部尚書高靜明深有體會,每次賑災,錢糧都需要他來籌措,他的壓力最大了,受到的責難也最多了。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齊王,你接著說。”
李佑說道:“賑災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救援,而是應該開展生產自救,只有生產自救,才能避免恐慌,才能提高官府和百姓抵禦災荒的能力,避免造成社會動盪,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說得好啊!”魏徵讚道。
“是啊,是啊。”大臣們中間很多人都稱讚起來。
李世民問道:“你具體有什麼想法?”
李佑說道:“民以食為天,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吃字,一句話,吃啊,一吃就靈。”
“這……吃什麼呢?難道災荒也可以吃嗎?”眾人都十分疑惑。
李佑肯定的地說道:“吃,只要和吃聯絡起來,就能夠解決旱災的問題。兒臣可以保證,按照兒臣的辦法,朝廷不需要出一文錢,就可以解決旱災問題,並且兒臣保證,受災地區只需要免除當年的稅賦,明年還可以正常上交稅賦。”
“什麼,這可能嗎?”不僅李泰不信,所有人都不信。
“此話當真?”李世民問道。
“當真,如果兒臣做不到,就罰兒臣一年不吃肉。”作為一個吃貨來說,這個處罰很嚴重了。此話聽上去有些玩笑,可是大家沒有人質疑,因為沒人敢拿如此重大的事情開玩笑的。
李世民大喜,說道:“說來聽聽?”
李有說道:“兒臣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適當增加旱災地區官吏的補貼,鼓勵他們在賑災期間專心任事,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第二個建議,也是打井抗旱。”
這時,高靜明說道:“殿下,事是好事,可是錢從哪裡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