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一出,卻不似先前那般無效,而是瞬時讓羅睺陷進了虛無的幻夢之境中。
原本羅睺讓鴻鈞老祖承受的天地悲歡記憶卻一股腦的透過天羅地網湧進了他自己的元神中,羅睺暫時陷入了呆滯……
陰陽是萬物以及眾生,各種事件,善惡報應的雙方當事人。
上古之人用陰陽代表,就是給兩方起個名字,一個叫陰,一個叫陽。
上古之人就是用陰與陽表示雙方的關係,具體的又有五種狀態,即五行。陽是主動的,熱的,向上的,明顯的,清靜,剛強的,陰是與陽相反的。陰與陽不是單純的對立關係,有陰必有陽,陰陽是互相的。古人用生剋制化表示。
而修道者獲得的道法,會自然而然的附帶各種屬性。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從外相上看,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有陰陽雙方,物質內部也有陰陽關係。
比如雷電,兩朵雲摩擦生電,這兩塊雲是陰陽的雙方,一個主動,一個被動。
而電的的內部,又有陰陽,水的分子原子是電子與質子,又是陰陽關係。
表面看是兩塊雲的作用,內部是水中的電子與質子的作用。
電子與質子是表面上的,內部又是是陰陽的關係。
雲發生碰撞的原因,是風造成的。
風是陽,雲是陰,風與雲行成了陰陽關係,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
雲與雲形成了陰陽關係,而風的行成又是陰陽關係。
如此再分析下去,沒有盡頭。
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又各自有五行,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古人用十天干表示,五個陰乾五個陽幹,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天干。
天干的五行,有生克合衝的關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好講。
上古之人用天干表示的是天地大環境,表現在三界中又用十二地支,地支又分陰陽的五行關係,地支有大地上的關係,內部又蘊含著天地的影響,所以,地支裡面又包含著天干。
上古之人用易經講述天地萬物眾生之間複雜的關係,形成的原因,發展的過程,結果,這是易經能夠預測的原理。
但這是一般的規律,經驗,不是絕對的,所以易經預測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萬能的。
有人為了名和利,把易經講成了神話萬能的了,不懂得的又講是迷信。
人們把物質講成陰陽和三種狀態的東西,最終是道生一切,現在的人不知道,就叫迷信。
有朝一日找到了,就又起個另外的名字,講是自己發現的。
其實都是貪圖名利,為了給自己臉上貼榮耀。
一個東西非要起那麼多的名字,本來講述的都是一個東西,非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講別人是邪魔,笨蛋,其實愚蠢的就是自己。
他不明白陰陽關係,因為他在指責攻擊別人的時候,就是在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
如此,怎能跳出五行陰陽呢!
別人是想盡一切方法,脫離五行陰陽!
而自己執著於此,自甘墜落,這不是給自己造罪業嗎?
眾生與萬物生存在天地之間,如果天地不能容忍的話,眾生萬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就要感恩天地,尊敬尊重天地。
這樣,人們就不會與天地形成陰陽關係。
而天與地,他們內部也是有陰陽關係的,這就是各種自然界的災難原因,人類眾生成為受牽連者。
比如,一個國家的兩個幫派發生矛盾了,要打仗,如果還在那裡不走,別人打起仗來,傷害了自己,怪誰呢!
你也許會講,我與你們無緣無仇的,為什麼要傷害我呀?他們雙雙都不會道歉,只能是自己倒黴,不躲怪誰呢!
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陰陽關係惡化了,就會產生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