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天道承負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道門,還有天地萬物等等。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人的心念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出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
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人信仰什麼,生命就走向什麼!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
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
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
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放鬆是開發潛能的關鍵,靜坐可以幫助人進入放鬆。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
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準在人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人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人吃驚。
相反,如果人對結果越焦躁,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
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的生命其實只能活在當下時刻,其他的都是頭腦裡的幻境!
道門是講求實證的宗教,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
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只專注於調整好當下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百分之八十的成果在最後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和努力獲得。
人在達成目標前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百分之二十的成果,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預期前百分之八十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就會有質的飛躍。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
勸君莫作惡,業報唯自受,勸君多行善,消業增福德。
修道之初,一認幻覺即著魔,稍有不慎即要命!
只有自己安然地自效能救自己,任何的曾經沒有修好,比如對財富還有留戀,對於女色還有迷戀,對於權貴還有追求,稍微有一點點放不下的,在這個時候,都會要他的命。
修道的主旨是什麼?
初入道之後,人們一般有很多的輔助方法。
現在很多人會把這些當成一個主體,其實也是有點偏頗了,它更多的是內丹的一個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