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之人的看法,暫且不知。
當世之人已經開始吹爆了——
由於江賀印書、贈送真經、不取分文。
無論是不識字的農人、又或者並非佛門信眾的百姓,皆趕往城中,求取四冊真經,帶回去當傳家之寶。
這可是無比珍貴的書籍,哪怕不為學經,用作蒙童學字也是極好的。
四冊真經迅速傳遍天下,供不應求。
武悠講法的內容,也隨之傳揚開來。
對比往日那些深奧的佛經,《靈童學佛》裡的一個個寓言故事,理解起來相當簡單。
它甚至可以當成蒙童故事,就連不到八歲的孩童,都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更不要說那些成人了。
他們往往能從簡單的故事裡,聽出更深奧的道理。
那些心中向佛的貧民信眾便沉浸其中,恍若開悟。
四冊真經因而大受好評。
至於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曾在寺廟聽高僧講法,也可以借閱購買那些深奧佛經的信眾……
其中,許多人認為四冊真經的內容太簡單,深度不夠。
而且,怎麼隨便一翻都是顧巡天,滿篇寫的都是師說!
難怪顧巡天要免費贈送,這私貨夾雜的也太多吧!
只是顧巡天與靈童的名聲太大,他們不敢妄下評論,最多說句“還行”。
第一時間,反響平平。
不過,風評很快反轉。
【真經刊發,傳遍天下。】
【洛帝久聞靈童之名,遂遣侍衛,取書而歸。】
【洛帝閱真經,接連數日,茶飯不思,不啟朝政,閱盡方嘆,與左右言:顧白,大賢也。】
【翌日,朝政後,洛帝遣侍衛贈書群臣,言語頗多推崇。】
【然,群臣默然,自洛相啟,皆從懷中取書,君臣相覷。】
【洛帝大笑,遂與群臣探討經意道理。】
【道門天師、各宗之主亦推崇靈童真經,言:不論佛意,亦應知理。】
江賀並不想被捲入官場權謀,這些年並未去過帝都。
可這並不代表,他與官場沒有任何聯絡。
恰恰相反。
正如曾經的福山、陰江城官,巴州州牧。
江賀巡行天下時,與許多外派的城官州牧打過交道,引為知己。
幾十年過去,他們已然步步高昇,成為朝中重臣,依舊跟江賀保持著書信聯絡。
換句話來講,朝中近一半的官員都是江賀的朋友。
他們對於四冊真經自然相當支援,並且可以拋開一些偏見,去閱讀理解其中的道理。
所以洛帝推書的時候,才會出現這般巧合的場景。
無論如何,朝中發生的事情,等同於為四冊真經打上了官方推薦的標籤。
洛帝推薦,自然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