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鄰星、比鄰。
資料顯示,前者是一顆巖質行星,星球質量為人類母星藍星的1.20倍,半徑約為0.0733億公里;後者則像是一顆超級藍星,星球質量為藍星的7倍,半徑約為2.2290億公里。
無論是怎麼對比,在後者星球上建立星外殖民地,都要比在前者星球上建立星外殖民地要來得划算。
"諸位,投票決定吧。"
因為一些潛在因素的顧慮,分艦隊指揮官依舊決定參考一下在場人員的意見,再進行最終決定。
"選擇在比鄰星建立星外殖民地者,請投票。"
無人應答,所有人平靜的目光都聚集在分艦隊指揮官身上。
"選擇在比鄰建立星外殖民地者,請投票。"
現在依舊寂靜無聲,沉默是最好的票擬。
"選擇在兩顆行星同時建立星外殖民地者,請投票。"
唰!唰!唰!
在場數十人面無表情的為這個選擇投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票,分艦隊指揮官點點頭。
隨後一揮手,比鄰的行星模型放大,一個物種資料顯示出來。
"比鄰多文明,類人物種,石器時代土著,現本會議決定,對其該文明進行處置條例,該文明所在星球將歸屬於星河聯邦所有。"
"以上及以下內容完全符合星際法處置條例標準,現決定該如何具體處置該文明及其主體物種。"
"現有處置方案如下:1、建立生存空間隔離區。"
"2、大範圍武力清洗,淨化該文明。"
"3、以戰爭手段,征服該文明所有物種,建立契約條款,使其成為本文明強制勞動單位。"
"4、與其交流,幫助其文明發展與加速其物種智慧演變,與之共存……"
"5、……"
一份份或冷或熱的可行方案接連托出,在場高階人員或是頻頻點頭不時認可,又或是大皺眉頭的認真思考這些方案的可行性與前後影響。
淨化該文明,沒那個必要,它們暫時沒有什麼威脅性,即便有威脅充其量也只是藍星上動物對人的那種威脅,現在可以完全不在意。
用戰爭的手段話,得到的太少,這個文明的全部生命加起來還不如他們發射出去的火力有價值,讓他們成為強制勞動單位,還得花時間去馴化它們,教化它們如何以本文明需要的方式去進行勞動,太耗精力,也是得不償失。
至於與其交流,幫助其文明發展?
這只是個填庫存的流程方案,看看就行了,他們沒有那麼多仁心與精力去幹這事。
至於其他方案,需要考慮的價值因素也太多,完全只能看看……
一場討論開始,出於一些本文明內部需求,本會議最終決定,對南門二星系中,比鄰上發現的這個類人石器時代的土著文明處以建立生存空間隔離區的處置方案。
建立一個生態隔離區域,暫且先將該文明物種聚集起來,限制其生存空間,這樣既方便本文明對該星球的開發,又能省去在該文明身上浪費一些不必要的精力,還能讓這個文明產生一些後續被研究價值。
確定完方案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