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高兄
一路分析完,這段路程也差不多走完了。
沿途風景秀美土地肥沃,能夠看得出百姓生活還算富足安逸,很有江南水鄉的架勢。
過了祿琒甸,阿林部,阿囤彌的弩炮徹底玩不成了,因為沿河兩岸都是農莊,所有弩弦釋放開來罩上,大船又變回了規規矩矩的商船。
這裡的人非常善於種稻,還有就是修整梯田,至少比可龍里的鄉親們厲害。
稻子的長勢也比宋地的好,蘇油這才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大理與安南接壤,占城的優良高產稻種,似乎不是不可以搞到哈?
很快,大船駛入一個湖泊,蒹葭蒼蒼,鷗鷺翔集,不少漁船在湖裡打魚,看得出湖中物產豐饒。
這就是著名的滇池。
大湖沿岸,水利工程眾多,還有豪華的行宮園林,貴族別業,一路繁華。
氣候也非常宜人,一行人看著浩渺的湖面,都是心曠神怡。
範先生指著兩側兩條河:“那邊,是春登裡,流經的河流叫金汁河,沿河的堤岸稱為春登堤,又叫金堤。”
“那邊是雲津河,堤岸叫雲津堤,也叫銀堤。”
“金銀二堤,捍禦、蓄洩、灌溉,所滋益大,鄯闡府坐落在中間,三面環水。這兩條堤,連同滇池一起,造就了此處豐饒。”
大船走了一段,前方人煙越來越稠密,很快進入一段較為狹窄的湖面或者說河面,船隻密度一下子增加,湖面盡頭,出現了一座大城。
鄯闡府,終於到了。
大船停靠在泊位上,很快便有衙門的人過來,一番交涉檢查之後,幾輛騾車過來,大船開始卸貨。
這裡是大理國官方及民間的商品物資集散地,稱為官渡。幾乎大理的所有貨品,都經鄯闡城運往邕州廣西,與大宋交易。運出的商品每年光戰馬就有數千匹。
眾人下船,開始朝碼頭外一條石板路上走去。
碼頭邊商號招牌不少,都是赤藤杖、鞍轡、披氈、麝香、藥材等商鋪,貨品琳琅滿目。
同樣,宋人開立的貨棧幾乎也佔了一半,漢文書籍、絲綢錦緞、瓷器、各種精巧的工藝品也非常可觀。
二林部在此地有分支機構,是幾個高大的聯排店鋪,一副暴發戶的樣子。
金,綢,書,酒,瓷,一字排開五個門面。
四個門面後邊的院子,都是倉庫,只有書店後院,被開闢成了住所。
一行人過來的時候,第一間金鋪門口已經有一大堆商戶在等著了,滿臉都是企盼的神色,上來就把街面都堵上。
這群人全都穿得花裡胡哨,看樣子都是更西邊和更南邊過來的客商。
這也是情理之中,大宋運過來的東西,沒有東邊宋人跑來買了再運回去的道理。
阿囤彌和範先生被圍上了,只好先讓蘇油幾人去書店後房休息,待他們應付完這些客戶再過去。
書店裡也有不少人,穿得比外頭的那些更加光鮮花哨,和店員大聲交談,看起來都不是讀書的種子,而是把書籍當做貨品的商賈之流,在那裡討價還價。
只有一位年輕人,一副書生的模樣,站在那裡悠然地翻閱書籍,似乎不受周圍的嘈雜影響。
書店的老闆將一大群客商丟給夥計,自己小心地在旁邊伺候著。
年輕人在一群花裡胡哨的西南客商中可謂鶴立雞群,頭上戴著大理款式的玉蘭狀烏紗帽,月白的文士衫子,相比大宋士子,只少了膝上一道橫襴,腳下素棉襪皂絲靴,非常的樸素。
但是衣物的面料,做工那都是考究異常,不是尋常讀書人穿得起的。
蘇油跟著眾人一進門,見到這書生便是一愣。
書生見到蘇油,同樣也是一愣。
兩人都湧起一種這人在哪裡見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