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面涅將軍
“這些產業,我世家插手,名正言順。鹽井上分出去的利益,大可以從這些上邊收回來。”
“如此,開新井才是諸方皆利。朝廷收入大增為其一;轉運司新政展布為其二;阻斷撲榷入蜀為其三;繁榮州縣為其四;世家得脫危機,利至百年為其五;百姓安業為其六。”
“釋一利而舉六利,這才是得道多助,穩如泰山。”
“還有一條,這也變相抬高了後來者控制鹽井的成本。要爭奪鹽井控制權,如果不能像我們這般,那就是殘民虐政,逞一己之私,必將阻力重重。里諺所謂‘千人所指,無疾而死’者。”
“世家所得的利,從無由暴利轉化為了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技術帶來的合法合理的利潤,以及周邊產業帶起的收益。避免了諸方側目,朝野動盪。不顯山不露水,然其利實不讓獨食。”
“要是姻伯覺得不划算,其實還有一注財源。”
程文應一挑眉毛:“哦?”
蘇油也一挑眉毛:“姻伯,仙井鹽鈔,好用不?”
程文應一拍桌子:“正是此理!我眉山江卿為國為民,仁至義盡,總不至於連自己開出的井鹽經銷權都不給我們!”
蘇油笑道:“必須的!只要拿到經銷權,我們便可以陵井鹽為保證金,發行仙井鹽鈔!待到鹽井開到五十口以上,西南錢荒,一舉根除!”
程文應說道:“堤內損失堤外補,一次茶市我算是看明白了,這邊怕才是大頭吧?現在我有信心能夠說服老史了。全天下誰能做出比我們更精美的鈔票來?啊不對,必須換個說法——我眉山江卿,世受聖人之教,守義行仁,為了四路繁盛,百姓樂業,責無旁貸!”
蘇油大喜:“姻伯,你同意我的建議了?”
程文應手撫膝蓋,嘆道:“世家之所以是世家,靠的就是眼界高遠,不像小民,只圖一時一事之得失。小油不愧是我江卿才俊,所見極明,周劃也詳盡。用心良苦如此,姻伯豈有不聽的道理。”
“不過只有一條,明潤啊,以後有話,跟姻伯用不著如此大禮,敞開了直說,你雖然才六歲,可論起見識來,唉……”
蘇油躬身道:“多謝姻伯信任,蘇油知錯了,其實蘇油心裡挺怕嫂嫂和明允堂哥,但是不怕姻伯的。”
程文應一下子開心了:“就是就是,他們兩個別說你了,連我都有些……不說了不說了,明潤和我看看鋪子上彩墨去!”
說服了程文應,剩下的事情就不勞蘇油操心了,只提醒了程文應一條,堂哥蘇洵和張學士公子,新任眉山知縣張恕張仁夫是詩書之交。
如何將今日之議變成文章,上呈當政,只管交給明允堂哥來辦,保證寫得文采斐然,大有可觀,必定能得張學士賞識,搞不好還會流芳百世。
走出門來,陽光明媚,蘇油用手擋住陽光,微微鬆了一口氣。
之前半年來的諸多舉措,在蘇油的心目中,都是手工業作坊級別的改造而已,屬於小打小鬧。
其目的,只是利用利益和既分工又合作的關係,將江卿捏合到一起,大家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形成一個利益集團。
鹽業,才是自己真正嘔心瀝血的第一次細緻佈局,涉及到的事務那是方方面面,之後的後續更是深遠,可不僅僅是一個工業化改造那樣簡單。
足足賣了半年的人品,換來江卿這次的支援,總算是沒有白費心力,一切辛苦,終於得到了回報,值得了。
看著院子裡的超級大水缸,自己今年雖然長了些個子,卻仍然沒有超過水缸的高度。
吃著小朋友的飯,操著四路轉運使的心!特麼會不會不長個啊?
……
來到土地廟,娃子們正圍著蘇軾,鬧著要大先生講故事。
蘇小妹睜著大大的眼睛,扯著蘇軾的衣角:“大先生,再給我們講講面涅將軍的故事吧!”
蘇軾手扶腦門:“怎麼就聽不夠……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又要講這個,這都講了多少次了……”
蘇油趕緊搶上:“這個我來這個我來……”
娃子們一扭頭:“小少爺來了!”
蘇軾趕緊讓位:“你來你來……我都講得膩味了……”
蘇油走上講臺前,左右看了看,取過粉筆擦翻過來拿手抓著,得意洋洋地說道:“我這講法,和子瞻所講肯定不同,來了啊——”
說完將粉筆擦往講臺上一拍,啪的一聲,頓時白粉飛揚:“咳咳咳……呸呸,這玩意兒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