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三路,可以利用自有資源,自有技術,自有工人,自有裝置,進行工業化生產。
鐵橋是皇家理工學院為總設計,其中橋樑結構設計師為陳昭明,躉船設計師為沈括。
鐵殼躉船採用的鍛焊和鉚接工藝,殼體內還加了木板、絲網、地丁膠塗層,以防止進水。
這座橋最大的特點,是每艘躉船裝有兩根鐵桅杆,桅杆頂上有孔,串連數根鋼索,用來牽引橋面,增加橋面的強度。
這是理工力學的成就,牽引橋樑,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橋面是角鐵鉚接工藝做成的鐵架,其上鋪設厚木板,可以同時通行兩列滿載三千斤的四輪馬車。
橋兩端靠岸的地方,採用牽引吊橋結構,吊橋可以收起來,供船隻通行。
不過這功能現在幾乎用不到,黃河在蘭州以上就沒有像樣的港口,這是在為以後架設興洛浮橋做技術儲備。
後世隴海線,起點是蘭州,之後經天水、寶雞、西安、洛陽、鄭州、商丘、最後到達連雲港。
這條線其實在如今也是重要幹線,天水就是秦州,然後沿著渭水到長安,再沿著汴渠過洛陽、興洛倉、鄭州、汴京、陳留,路線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過了陳留有了變化,因為河北的重要性,幹線向上調整,終點是膠州灣的登州。
唯一區別,就是一是鐵路,一是公路和如今的汴渠而已。
而且除了長安以上,水路運量不比後世隴海線差。
這條幹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有了黃河鐵浮橋,這條幹線還將繼續向上延伸,直到沙州,接通西域。
七月,第一屆寧夏物資交易洽談會在蘭州召開。
壯觀的黃河鐵浮橋,在洪流中巍然屹立,讓來到這裡的蕃商們震驚莫名。
蘇油還在鐵橋兩端個樹立起了兩座鐵獅子,因為是中空的,所以體型巨大,還鍍了銅。
到了今天,蘭州鐵廠已經有了三座大平爐,日出鋼鐵三萬斤,有足夠的材料供蘇油浪費了。
滾滾黃河鐵橋橫亙,四頭比漢代洛陽銅駝還要壯觀的金屬巨獸鎮守,無數蕃人見到這展示大宋威嚴國力的一幕,直接就跪倒塵埃,頂禮膜拜。
除了鋼鐵廠,水泥廠、化工廠、機械廠等也建立了起來,各種機械、車床也開始了生產。
羊毛已經收穫了兩批,益西威舍派人帶著糧食下鄉送溫暖,寧夏蕃人歡天喜地,終於體會到了作為大宋子民的榮光。
羊在益西威舍的偉大指引下,成了一年可再生三次的寶貴生產資料。
興州、蘭州、涼州三處毛紡業基地連軸轉,吸納了大量的人口作為工人,生產毛氈、毛線、毛呢。
蕃商們帶來的商品主要是玉石、皮毛、珠寶、香料。
大宋提供的物資,則是大量的金屬器皿,貴金屬裝飾品、便宜的毛呢、以及各種高檔的深加工產品如晶瑩的瓷器、玻璃器,美酒、成藥、絲綢、麻布。
還有最受歡迎的鐵鍋和刀劍。
除了蘭州,蘇油還派遣了牛皮筏子,攜帶大量的商品外加食鹽,順流而下,將溫暖送到了河套頂端的五原和遼國的雲內州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