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囑蘇油,王韶,李道成,李舜舉,務必不辭艱勞,安定人民,不得飢羸。”
“沒於兵隳者,妥為收葬;流離背鄉者,安置遣返。”
“占城王律陀羅,授紫衣,玉牒,金缽,錫杖,賜號‘南天順靖法師’。”
“奉炎軍前首領黃牧,追武義大夫,佈政州防禦使。錄其子黃時中宣節校尉,殿前承旨。”
“保和殿大學士蘇油,權領四路轉運使;觀文殿學士王韶,權領四路經略安撫使;內侍省都監李舜舉,任四路都檢點;李道成,升敷文閣直學士,權四路提點刑獄公事。”
“與空白告身五十道,太守以下諸官,由其推擇,上中書複議。”
“四人務必竭力藎誠,體悟朕心。”
“蔡京。”
蔡京趕緊出列:“臣在。”
趙頊說道:“旨意擬好,便由你檢正抄錄。”
蔡京多靈巧的人,趕忙拱手:“陛下旨意,臣等定然深體,然都下百姓,尚在外祈盼。”
“臣請陛下御宣德門,接見請闕士人民眾,命使臣張榜左右,以宣揚朝廷旨意,安定人心!”
靠!所有人都是後悔不跌,老子怎麼沒想到這招!
元豐二年三月,趙頊御宣德門,昭告天下,順天承運,收納占城!
見趙頊如此聽從自己的呼聲,汴京百姓歡聲雷動,陷入巨大的狂歡當中。
……
元豐二年三月九日,上御集英殿,試新科進士。
六百零二人,文華精英,齊聚一堂。
他們中有不願蒙父輩恩蔭,偏要硬考出來,為自己謀取更好仕途的低階官員;
有飽讀詩書,副一時名望,不博功名不罷休的學究;
有四方遊歷,增長見聞的舉子;
有出生牛犢不怕虎,未及弱冠的少年……
今年的進士裡邊,有幾位相當引人注目。
邵伯溫,安樂先生之子,司馬光的學生,蘇油徵辟的兩浙路轉運司記室書記。
黎文盛,交趾郡王李乾德侍講,提點交趾路常平公事,本身都已經是路一級大員。
秦觀,著名文學家,詞人,戲劇家,《兩浙潮報》主編,《青冢記》、《迴音院》兩出風靡大宋戲劇的主創,妥妥的才子。
晁補之,蘇軾弟子,兩浙路轉運司同記室書記,交趾路轉運司記室掌書記,大宋第二個繼張方平之後過目不忘之人,開封府試,禮部試,皆第一。
唐瞻,雟州太守魯國先生唐淹之子,邕州節度使蘇赤尊幕府掌書記,國學先生。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協助其父潛心著作,在西南夷中推行華夏文化,已完成《五經徹旨》三十卷、《春秋講義》三十卷、《辨三傳》十卷。
幾人都是奪魁的大熱門。
殿試試題經過王安石改革之後,如今已然降低了很大的難度,相比蘇油考探花的時候,少了詩、賦兩大涉及音韻和文化美學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