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環境很吻合大自然規律。
什麼樣的戰術土壤就會誕生什麼型別的球員。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意甲青訓幾乎沒有培養出正統邊鋒球星。
如今聲名顯赫的紫貝貝、綠貝貝,二人偶爾會客串邊路,但本質上還是進攻多面手。
細節摳到死的意甲陣地戰,讓更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中路進攻球員如魚得水。
邊鋒沒有足夠的成長環境。
義大利教練們也不喜歡讓邊路球員承擔單一的進攻職責。
哪怕五大聯賽高度同質化的今天,孔蒂依舊把進攻資源側重於中路。
...
憤怒地捶打幾下草皮後。
孔蒂站起身,仔細觀察切赫發球前的阿森納陣型後,依舊是彎著腰,右手拼命搖晃,示意坎特的位置不要太過於靠前。
「不要管威廉和阿扎爾怎麼壓,你和法佈雷加斯千萬別頂上去!」
「不要讓出中路的縱深!」
面對其他隊伍可以派出七到八名球員參與壓迫,但面對這個賽季阿森納時,拖後型中場千萬不能強行維持整體陣型的間距而頂上去。
那樣的話,分分鐘會讓李和莫拉塔產生聯絡,從而被抓住中路的真空縱深。
對。
就是抓中場與後衛線的縱深區域。
孔蒂的賽前準備是很充分的。
激情的咆孝聲,很快隨著夜風消散。
...
李康比劃出幾個手勢,隊友心領神會。
切赫開出門球,對角線傳給了科斯切爾尼。
巴舒亞尹慢慢悠悠地逼了過去。
他也想積極一點。
沒辦法,孔蒂不讓。
原因很簡單:卡索拉和扎卡後撤到了較深的位置接應,阿森納的兩名邊後衛又緊貼著各自的邊線。
不用上帝視角。
比利時中鋒也看得出這是「梯形結構」的後場出球線路。
切爾西投入的壓迫人數太少,沒有意義。
如果投入的壓迫人數太多,會被李康和莫拉塔抓住中路的縱深空間。
...
威廉和阿扎爾頂住了卡索拉。
摩西和馬科斯不得不切換成了邊後衛形態。
坎特茫然地站在自家後衛線的前方,時不時仰頭望向身邊的吉魯。
他其實有點羨慕這些樣貌英俊,身材魁梧的球員。
法佈雷加斯揚手指揮著隊友,他是整體防守移動的臨時決策者。
只有拉瑪西亞4號位,才最容易勘破拉瑪西亞4號位的進攻方向。
「切爾西本賽季在防守階段不再是以往的穆式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