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應愁此言一出,四下皆是大驚。
這一眾人本以為自古劍仙無門派,這人縱然再是強絕,見得這一干人眾,也必得退避三舍。
更有甚者,唸到這人雖是劍修,也定然與這某個修者有所交情,不敢當真動手,也便是一同現身,圖個正道名號罷了,怎想這般?
再觀始作俑者,那肖明峰臉色鐵青,青冥子則臉色慘白。
別人不知袁應愁,但這青冥子卻深知其厲害。莽原一戰,如若不是師兄弟結陣迎敵,只怕一個照面,這青冥子也便身消道隕。
袁應愁名號雖然響亮,但為人向來孤僻,見過之人少之又少。似這般大派子弟,常年門中修煉,自然不曾見過。
既然戰已難免,那一眾正道人士便是各自掐了法決,搶攻上來。
袁應愁嗤笑一聲,旋即抬手喚出一道火牆,那正道人士縱然人多,實道行尚淺,又攻的分散,一陣光華過後,竟無一能破這火牆。
眾人當下大驚,那青冥子自知袁應愁厲害,此番攻擊倒是並未出手,乃糾集一眾崑崙弟子,欲結大陣。
袁應愁望著諸班正道弟子道:“本公子何等人也?且讓你三招,三招過後,片甲不留!”
話畢,一眾正道弟子心內大驚,方才那一般攻擊,縱然未盡全力,卻也所留不多。如若再是這般,只怕這劍修當真要大開殺戒。
那一班等人忽地看見崑崙門人竟結大陣欲抗敵,心中打定主意,單憑這般崑崙門人,只怕也難重創那劍修。不若眾人合力,結一巨陣,合大陣之力,絞殺這人。
肖明峰道:“青冥子道兄,我凌霄天殿願助一臂之力。”
話畢,肖明峰自領百餘凌霄天殿弟子結聚力陣,這陣法雖簡單,卻也無可奈何。
天下各派道法不同,唯這一聚力陣,乃陣法之基礎,可將眾人之力,傳於一人。此情此景,聚力陣最為管用。
見凌霄天殿眾人這般做派,南明神宮,百花谷,追雲嶺,道外三十三天等諸多勢力領袖盡皆效仿。非是這般人等有意相助,實乃迫不得已。
況且,眾人不過結聚力陣,真正對敵,仍需崑崙眾人,如若不敵,也怕是崑崙門人先為死傷。
袁應愁如何瞧不出這眾人何種心思?
倘若這眾人當真全力結陣,袁應愁也需得退避三舍。然這下方眾人,又驚又怕,不敢全力結陣,皆留了道元以備不測,本應直衝九轉至境之擊,如這般看來,也不過三轉而已。
對敵他人尚可,袁應愁自然不懼。這也不全怪得眾人,這陸上縱然昇仙之人繁多,實是大多不過三轉,三轉之上,方乃真仙,五轉之境可為絕仙,至於七轉,無不名震大陸,各大門派日日膜拜其肖像。
縱然崑崙眾人有所瞭解,也不過猜測,對敵之人不過三轉。
一時半刻,那正道眾人終是聚成大陣,大陣之中尚帶隱隱天威。
若有他人在場,當然認得,這大陣乃崑崙聖山鎮山大陣玄極天屠大陣。
此陣一出,可引天地之威,化巨掌,力弊陣內之人。這大陣本是群攻之技,如今對敵袁應愁,這陣自然改良,青冥子也不虧崑崙聖山七代弟子自首,竟硬生生將這大陣縮至掌餘大小,無盡天威盡含一掌之上。
這掌還未劈出,那山門之後便現六道人影,這留人便是玄極神宮之中小真仙,縱然為首之人,也不過二轉境界。
只是昇仙之人大多孤傲,世人談起,盡稱真仙,無談小字一說。
這六道聯手佈陣,守禦山門之後,柳青陽亦在守禦之中。
不過柳青陽分明瞧見,這六人面帶苦笑,顯然被這玄極天屠大陣所驚,無奈為之。
袁應愁嗤笑一聲:“這六個老鬼,想借我手打擊各派,豈是如此容易?”
話畢,袁應愁虛空而立,手撫腰間,擺一拔劍式。
正道眾人面面相覷,袁應愁長劍身背,手中哪裡來的第二柄劍?這一式拔劍,如何去拔?
然這大敵當前,眾人也不再思慮這般,皆是吐出最後一絲真氣,助大陣功成。
大陣一成,天地間風雲變色,這一劍看看有著三轉劍仙強劍之威能。
青冥子控著這手印飛向袁應愁,那手印飛的極慢,如若生死征戰,必然功虧一簣。
但袁應愁傲氣非凡,這拔劍式起,顯然決定硬撼。
青冥子方才緩慢控著手印,以圖威能發揮極致。至於其他各種原有,姑且不提。
且看袁應愁,面色凌厲,拔刀式如故,只是此刻,袁應愁腰間已現一柄長劍,那劍名曰——聽泉。
待到手印近前不過丈餘,袁應愁沉聲道:“破——極!”
那聲音如洪鐘嗡鳴,直扣每一人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