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也不敢怠慢,告辭離開,不多時在會客的營帳裡面,看到了盧植。外表三四十歲,主要還是不怎麼保養的關係,否則二十幾歲三十歲的外表還是有的。
外表端莊,賢惠,同時有一種知性美,漢末的經學大師,的確不是說笑的。祖籍在幽州涿郡,算是和劉備同鄉。不過和後世的北方姑娘不太一樣,更像江南女子。倒不是說北人南相,其實這才比較正常。
後世的北方姑娘,長期和少數民族通婚,血統方面偏向於少數民族。南方,主要是兩廣,雲南一帶也有類似的情況,反而是長江一帶的女子,基因或許還比較穩定。
“卑職參見太尉大人!”王庸上前行禮,“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我是以私人身份過來,並非公事,大人的稱呼,就不必了。若要稱呼,稱呼我一聲姑姑,或者稱呼我的表字‘子幹’也可以。”盧植微笑道。
有事獻殷勤,意圖非常明顯,怕是有什麼要求到自己……王庸點點頭,心裡已有計較。
“我這次過來,主要是有個請求……說起來《射鵰英雄傳》快要完本了吧?”盧植也不和王庸賣弄,直接進入正題。
“的確,還有三期就要完結……《大漢週報》那邊,正在和我洽談新書的事情……”王庸說到一半,已經大概知道她的意思。盧植不僅是太尉,還是《士林周報》的發起人,尤其提到《射鵰英雄傳》和新書的事情,怕是要來邀稿。
“《射鵰英雄傳》姑且不說,新書,可不可以在《士林周報》上面發行?若是可以的話,稿費我們願意翻倍!”盧植聞言,當即開出價碼。
自從《射鵰英雄傳》出來,引發了不少的反響,尤其那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半個字,直接引起轟動。這部火爆,同時也吸引不少人開始寫武俠,只是根本寫不出王庸的這個韻味來。
就算這樣,不少武俠,也讓許多平民書生,賺了不少的稿費,可以補貼家用,也能因此買些書籍回去看,擴充見識。不過所有報社最著緊的,自然還是金庸的新作。都看得出來,《射鵰英雄傳》就要完本,新書若能在自己的報紙刊登,可以吸引不少讀者!
讀者多,覆蓋面廣,那廣告費,自然也可以提升。比起提升的廣告費,王庸那些稿酬,還真不算什麼。
“第二本已經開始存稿,《大漢週報》那邊,同樣是給我稿酬翻倍。”王庸回道。
“翻兩倍!”盧植想都沒想,直接把價格又翻倍,雖然還沒有看新的,不過以王庸的文筆,估計不會太差,“同時我可以為郭嘉或者荀彧,講一個月的經學!”
“哇……盧……姑姑你是轟出去了啊?”王庸驚訝,講經一個月,估計能讓多少士人樂瘋。對他雖然沒什麼吸引力,盧植也意識到這點,直接就轉移到荀彧和郭嘉身上。
以王庸對她們兩人的理解,估計也不會錯過,這個增進學問的機會。
“這樣……”王庸想了想,“我雖然沒有答應《大漢週報》,但我也沒有拒絕。第一本就在它那裡發,第二本不發也不像話……我另外開一個筆名,然後寫另外一本,如何?”
“這樣啊……我得考慮一下……”盧植聞言有點失望,不過也開始認真考慮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