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木衛四存在原生物種又能怎麼樣?那裡已經被腦魚汙染了,再來點地球生物,不過是汙水溝裡再添一鍬泥,又有什麼大不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報告中的很多內容,歐展鵬都能想到。
關鍵是檔案的最後有一條手寫的批示:轉遠征三號專案組!
這就有點讓人驚悚了,歐展鵬馬上翻找相關檔案,確定保密級別之後翻開。
結果發現,遠征三號不僅是一艘戰艦,更是一艘科考船,艦上攜帶了各處探測裝置,光是各種衛星就有好幾十顆,甚至還帶了兩艘無人潛艇,能一口氣潛到一萬米那種。
除此之外,艦上還有一間專門的生物艙,儲存著包括放射營養性真菌在內的嗜極生物,它們將是人類干預木衛四環境的排頭兵和衝鋒隊。
不僅如此,艦上還攜帶了一批專門為外星種研製的病菌,打算在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的海洋中釋放,看看能不能用生化的方式徹底解決外星種。
注意,所有的樣本都不是自然產生,而是透過研究腦魚和其他外星種的生理特徵,人工製造出來的非自然微生物。
它們確實在實驗室裡感染了外星種,也出現了致病現象,但是否致命,病程如何,能否治療都是未知數。
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生化.武器號稱“窮國的原子彈”,本來就沒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就算沒能把外星種怎麼樣,也沒多大損失,萬一哪一種病毒能致外星種於死地,那可就是大賺特賺,簡直不要太划算。
然而這個計劃也有很多麻煩的地方,木衛四環境特殊,這些微生物能否存活?可以生存的話能夠持續多久?沒有中間宿主,怎麼才能感染腦魚?
一個麻煩還沒解決,結果又冒出來一大堆衍生問題。
所以,遠征三號又帶上了許多海洋生物樣本,計劃的第一階段是投放浮游動物、浮游植物和一些比較適應極端環境的海洋植物,先讓製造者在衛星上站住腳跟。
第一階段取得成功之後,再投放小型海洋動物,比如小魚小蝦,形成最初級的生態系統。
待魚蝦的種群達到一定數量,繼續釋放更多體型稍大的生物。
簡單一句話,透過不斷的投入,慢慢豐富那幾顆衛星的生態圈,直到形成自然的、平衡的生態圈為止。
很大膽的計劃,而且必將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
但是有什麼關係呢?只要遠征三號實施了第一階段的計劃,就等於在那幾顆衛星上播下了生命的種子,哪怕不再投入,這些生物也會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的進化。
無數年後,這些衛星上沒準還會產生智慧生物,而人類就是它們的造物主!
就算不為對付外星種,只為改變那幾顆衛星毫無生氣的面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裡,歐展鵬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可接下來又是一陣惋惜:要是能親手實施這個計劃就好了!
他本能的忽略了外星種已經登陸,帶去了外星微生物的可能性,堅決地認為只有來自地球的生物,才有資格在那幾顆衛星上面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