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門前街道叫文華街,街道兩邊皆高牆深院,古木參天,頗為幽靜。
文華街入口矗立著一座高大巍峨的琉璃牌坊,稱文華門。
文華門牌坊琉璃為頂,雲紋精緻,頗顯華麗不失典雅,以漢白玉作為匾額,嵌入其中,匾額題:文華錦繡。
門柱由青石雕刻而成,虯龍盤柱,栩栩如生,稱龍門,龍為天子,進入太學,入天子之門,寓為天子門生。
文華門柱兩邊題著先帝御筆對聯:克勤克儉,修身齊家平天下;唯公唯平,律性求真致中和。
勸勉之意躍然石上。
雷少軒抬頭讀著對聯,興奮不已。
科舉揚名,入太學,為兒時夢想,今日終於站在這裡,夢想成真,不由意氣風發。
抬眼前看,文華街前面三三兩兩人群結伴而行。有老少結伴,有男女結伴,頗為自有,有二品六品官員並肩而走,不分品階,不由感到驚奇。
隨即醒悟,太學之內無品階,這些官員皆出自太學,回國子監多半選擇了忘記品階,這也是國子監特色吧。
正看得入迷,突然覺得腿上一疼,撞在一塊石碑上,身子不由往旁邊踉蹌著橫走兩步,幾乎摔倒。
低頭一看,原來身體撞到一塊齊腰高的石碑,上面寫著:下馬碑。
碑上還題著一行小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駐轎下馬。
不由啞然失笑,自己太過專注文華門和觀察文華街情形,正如土包子進城,處處皆新鮮,以至石碑當街而立,卻忽略不視,身為修士的反應能力也丟去了九霄雲外。
頗為不好意思的四周環顧,忽然發現幾道鄙夷的目光正注視著自己,像看一個白痴。
正尷尬時,雷少軒身後傳來一個聲音:“碑阻蟹將,龍門怎可橫行?”
回頭看,一名身穿舊布袍鬚髮皆白高瘦老者,正戲謔地指著自己譏笑。
老者身邊站著兩名年輕人,一人執扇輕搖,似翩翩公子,一人錦繡衣衫風流倜儻,路過的人聞言皆哈哈大笑起來。
雷少軒看了看自己,頓時臉紅不已。
從苦海回京,雷少軒一直以軍士身份行事,行李中裝的全都是軍衣。
今日國子監報道,以為身為軍士,自然該穿著軍衣皮甲,束縛著腰身,以彰顯軍士身份,頗有些像畫冊中的蟹將。
文華門乃是龍門,龍門下跌倒,自然被人取笑。
雖然老者年紀不小,自己應該尊老,然而雷少軒已然有些惱羞成怒,譏諷道:“刀退蠻兵,鳳樓任爾風流。”
對聯不甚工整,然而卻將身為邊軍,駐守邊關退蠻兵,深感自豪之意浮現臉上,把三人視為不解邊關苦寒,只知荒唐風流的諷刺之意表達得清清楚楚。
言畢,雷少軒揚長而去。
兩個年輕人面面相覷,突然大笑。
“我等風流也就罷了,沒想到先生也在鳳樓流連!”
“我何時流連鳳樓?”老者一臉愕然。
“方才那‘蟹將’說的,他可以證明。”執扇公子畫扇輕搖,道:“人不風流枉斷腸。”
“然也!他風雪守門,任先生鳳樓內風流。倒也有趣!”錦繡衣衫公子道。
“嗯……”
原來兩個年輕人往日裡常被老者取笑,藉機曲解雷少軒本意,取笑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