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去處已定,雷少軒的心安定下來。
原本進西京入太學,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尋找母親和妹妹,從未想過進入官場。
見到母親後,雷少軒更多的是專心修行,以至於對國子監學習幾乎完全放棄,好在國子監對軍籍學子一般不進行學業考核,而是由教習根據平日表現予以評定。
負責雷少軒評定的正是美女教習蘇敏,也不知道是看雷少軒順眼,或有意關照,雷少軒幾乎每一門功課的評定都是優等。
當然,每次評定前需要去見蘇敏,雷少軒總被笑盈盈、似乎滿臉羞澀,實則吃人不吐骨頭的蘇敏狠狠敲詐一番,什麼御製脂粉,百年琥珀松脂墨,靈茶……等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必須在限定期限內找齊。
用蘇敏的話說,既然不好好學習,為朝廷作貢獻,就退而求其次,好好為國子監獻貢好了。
獻貢?雷少軒哭笑不得,好在如今財大氣粗,倒也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
送出這麼多東西,也不知道是獻貢給蘇敏還是真的讓國子監收了,反正雷少軒的優等成績,在所有的教習當中,倒是無人質疑。
反倒在同學中,有人提出質疑,畢竟雷少軒那首邊文詩太有名了,如此才學怎麼可能成績優等?
然而臨近畢業,按照常例,國子監會同吏部、禮部主事官員,組織畢業會考,分別由三個主官出三道題目。
吏部侍郎出了一道務實論文:曰,天降瘟疫,處置策。
禮部侍郎出了第二道題:論古與今,禮與修。
國子監出第三道題目:論學子胸懷。
吏部為朝廷各部或者地方官府選拔官員,官員處理各種事務需要具備務實的能力,出如此一道題目正符合吏部本身的職責。
多數學子來自世家,有才學卻未經世事,五花八門寫什麼的都有,什麼祈福,什麼官員修德,什麼請神滅巫……
曰,天降瘟疫,處置策。
雷少軒寫道:
……瘟疫,有其源。自源頭擴散,一傳十,十傳百。原本只有一源,染之繼而成為另一源頭,故而以隔離疫者為首要,無源自滅;焚衣,焚屍,……
策,就是方案,具備可操作性。雷少軒的措施,無疑十分明確,無虛言。
第二道題目:論古與今,禮與修。
意在考察學子道德倫理觀。
禮部為北魏朝廷倫理、行為之典範,掌管全國禮教之引導與規範。
倫理觀並無定規,然而,此時的學子即使有叛經逆道的心思,也絕不會在堂堂的國子監會考中寫出來,除非不想要前程。
因此,此道題目的本意,考察的其實是學子的務虛能力,並非個人真正的倫理觀念,而是對當前北魏道德倫理觀的看法和禮部職責,可惜很多人並沒有領悟,而是存粹從題目出發,當作一次命題作文來寫。
論古與今,禮與修。
雷少軒寫道:
……禮為行之範,古為今之基,修禮以適今,法古而不復古……
雷少軒之文,堂堂正正,四平八穩,幾無瑕疵,當然全是虛的,然而,務虛不就是虛嗎?
虛是什麼?玄虛。
看一句話,怎麼看怎麼有道理,怎麼解釋都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釋,玄而虛,四平八穩,絕不出錯。
禮部官員,要得便是四平八穩,說話挑不出一點毛病的人。
文章寫得十分漂亮,卻一
句確切的實話都沒有。
此為務虛能力。
第三道題目為國子監所出,考察的是學子修養,但是也不是本身的修養,而是對修養的看法,藉此評價學子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