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龍湖城作為大楚王朝商賈雲集為盛的城市,人口往來本就不少,再加上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城門口更是人山人海,但是沒有人大聲喧譁,同行之人竊竊私語排隊等待盤查入城。
城門兩側排列的黑甲士兵皆腰懸長刀,手中大戟更是寒光凌冽,肅殺氣極為濃重。
“呦!這不是老劉嗎?”人群中有人見到認識的生意夥伴連忙舉手打招呼道,聲音並不大。
“呦!老曾!”聽得耳熟聲音,另一側不遠處有人也是舉手回應。
兩中年男子皆是富態華服,身後跟隨家眷,兩夥人推搡人流片刻後終於碰頭。
“怎麼?老曾也是來碰一碰運氣啊?”
“對啊!書院五年一開,在整座王朝內廣收學生。這等盛事怎能錯過?我家孩子要是能被書院看中,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只是書院前二十年間只收了十一人,考核之難可想而知。我對我家孩子沒報太大希望,但總得試一試。”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嘆了口氣搖頭說道:“難啊……”
人群中的這番言語自然有人聽到,皆是嘆了口氣輕拍身側自家孩子的腦袋。
“那不是太和陳氏的人嗎?”不知是誰說的一句話如炸雷一般,原本還算安靜的人群瞬間譁然一片,紛紛回頭看去。
只見一隊二十餘輕甲騎兵愈來愈近,為首一騎手持漆黑旗杆,如墨般旗幟上金字“陳”在空中飄搖飛舞。馬踏之聲沉悶卻不嘈雜,在靠近人群的時候整齊分為兩列,一輛豪華馬車從中顯現。
馬車四面皆是昂貴精美絲綢包裹,鑲金嵌寶的窗牖被一簾淡藍色的縐紗遮擋,使車外之人無法一探究竟其中的乘客。駕車馬伕手握韁繩,一字胡國字臉,藍衣整潔,濃眉下虎目攝人心魄。
又聽“籲”的一聲,接著是清亮的馬嘶之聲悠揚清脆。只見馬車後一騎白馬四蹄優雅走上前。馬上之人錦衣綢緞,華麗非常。只是年輕公子氣態虛浮明顯酒色過度,翻身下馬之時險些摔倒,踉蹌腳步讓圍觀的人一陣鬨笑。
公子哥回頭怒瞪人群罵道:“笑什麼笑!再笑本公子就讓你們好看!”語氣神態囂張跋扈至極。
人群中有識馬人低語:“白瞎了這匹夜照玉獅子了。”
“陳大公子是當煙花樓的娘們騎呢!”有人小聲附和道,引來些許笑聲。
“夜照玉獅子”,馬頭至馬尾一丈二,蹄至背八尺多,大蹄腕兒,細七寸,竹籤耳朵刀螂脖,極其稀有,俊逸非常,是北方大秦送予大楚皇室,共十匹。因陳家得寵,便也得到了一匹,用千金難換來形容也不足為過。
名為陳溪的公子哥轉身後囂張氣焰頓時全無,對馬車恭敬行禮道:“爺爺,龍湖城到了。”
馬車簾幕掀開,陳溪伸手攙扶,一白髮蒼蒼老人走下馬車。老人尋常人家衣著,深藍布衣整潔乾淨,老人面龐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眉眼之間依舊可見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老人撫須笑著,猶如書生一般氣質儒雅。
在場所有人皆拱手行禮,恭敬齊聲道:“拜見陳老太師。”
場面壯觀至極。
老人慈眉善目說道:“不用如此,老夫如今已經不是什麼太師了,今兒與大夥一樣,帶自家孩子參加書院招生。該排隊排隊,不用管老夫。”
話語剛落,擁擠人群呈扇形擴散開,古稀之年的老人身前出現一條直通城門口的道路。
這是對曾任大楚王朝太師的老人應有的尊重。
陳姓老人,陳行知,如今太和陳氏家主,曾任大楚王朝正一品文職官員“三公”之一“太師”,也就是當今太子的老師。陳太師致力於學問研究,推崇“知行合一”,用道德指導引領人們的行為,其著作廣為流傳。
陳老太師見狀嘆息一聲,拱手說道:“多謝大夥賣老夫這個面子。”
陳溪不以為然,鼻孔朝天,大步流星率先走在空道中。陳老太師步伐穩健,車伕跟在老人身邊。
……
“我來自信桃村,就是三十里路外的那個村子。”一灰衣麻布少年一邊跟城門守衛說著自己住處,一邊抬手向後指著自家村子的方向,轉過身發現自己的食指正對著一人的鼻子,連忙縮手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陳溪滿臉怒容,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有人敢指著自己的鼻子。陳溪罵道:“鄉巴佬找死!”說著便抬起手要一耳光過去。
少年樸素穿著,面龐極為乾淨,並不出眾的面龐上雙目明亮清澈。見這貴家公子抬手要打人,少年下意識縮脖子,側頭閉上眼睛。片刻後並沒有感受到想象中巴掌疼痛。少年睜開眼睛,只見這公子抬起的手臂被一老人握住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