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樉聽到這話,神色明顯有些發苦。
這套路。
他簡直不要太熟悉。
當年那群文臣,害怕他與大哥爭奪皇位,往他身上潑了多少髒水?
最後將他的名聲徹底搞臭了。
還有就是王妃的問題。
那群臣子們提議,讓自己迎娶胡女為妃,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
當時父皇可能真的一時被矇蔽,後期才反應過來。
那就是迎娶胡女當做秦王妃的秦王。
基本斷絕了能繼承皇位的可能!
因為慶皇興復的是漢家江山,要的是名正言順。
而秦王因為迎娶了胡人女子為正妃,天下諸臣,也決不允許一個胡人女子,當做皇位。
更害怕未來的皇儲,身上流淌著胡人的血統。
總之。
那群大臣利用秦王妃,算是徹底給秦樉給搞完了。
而這。
算是光明正大的明牌,哪怕慶皇,也是事後才反應過來。
又因為秦樉早就斷了爭奪皇位的心思。
也沒必要拿秦王妃的事兒來說。
否則的話。
秦樉娶的正兒八經的漢家女為正妃,又或者是某個文臣的女兒。
那麼還真說不準。
在大哥沒了之後,這個儲君真的會落在秦樉的頭上。
因為秦樉但凡跟文臣之間的關係好上一點。
名聲都不至於臭到這種地步。
的確能將文臣們一刀給砍了,但架不住文臣們的那張嘴,能將白的說成黑的,能將黑的說成白的。
天下輿論,大多都掌握在這群文臣們的手裡。
秦風不免想到記憶中的大明,為何要興文字獄了。
放在當下的大慶來看。
純粹是這群文臣們作的!
朝廷若不掌控住天下輿論,指不定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這全天下的人心,都得隨之出問題。
更有甚者,這群文人為了一己私慾,去愚弄天下百姓之心,操控百姓為己所用,著實可惡。
畢竟大慶的百姓。
相對而言太過樸實,很容易就能被愚弄了。
秦樉。
便是大慶開朝後,第一位受害者。
能想象到的是,應該不會是最後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