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原本是準備聲討遼王的局面。
甚至有臣子,已經握緊了袖子,做好了當著太子殿下的面,在這朝堂上死諫的準備。
然而。
他們的準備,卻被秦風用另外一樣東西,給輕而易舉的壓下去了。
沒有什麼,比封狼居胥更有影響力!
最為關鍵的,是遼人尋到了祭天碑文。
那可是千餘年前的,見證了大漢強盛的畫面。
今日再見,足以再度祭拜一番,以告慰先人。
秦標更是無比激動。
他自幼便喜歡這東西。
南方士族,都喜歡碑拓之物,便是從幾百甚至上千年前的石碑上,拓下文字。
他們將其視作無比重要的傳承!
也證明著從古至今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從未被野蠻毀去。
就連始皇帝封禪的石碑,至今仍然聳立在泰山上。
只不過有些風化,上面的文字隱約有些不清晰了。
至於漢武帝封禪時,倒是沒有刻字,而是留下一塊無字碑。
當然。
也有可能是上面刻下了文字,但後來又被人掛掉了。
至於究竟怎樣,無人知曉。
然而狼居胥山的石刻,卻是真實的。
面對秦標的詢問,以及眾人的期待,秦風也不藏著什麼。
“起初,是先發現了漢時的箭頭,然後是發現了一些馬骨。”
“後來在周圍探尋,又發現了漢時的玉器。”
秦風緩緩道來。
這一切的起因,都怪遼人對於礦產的探測實在過於熱衷。
迄今為止,礦產仍舊是遼人最為關鍵的工業原材料之一。
遼人恨不得掌控住全天下的礦脈。
漠北既然納入遼地,那麼究竟有多少礦,都是些什麼礦,哪些適合開發,適合做什麼,自然都要查明白了,然後收做記錄。
查著查著。
就發現不一樣的東西了。
實際上,這事兒也是秦風回廣寧城後才知曉的。
上了船後,紅鸞才將此事兒告知秦風。
因為送到京都的禮單,都是紅鸞準備的。
顯然。
紅鸞並沒有對這塊碑拓,有那麼的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