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首詩詞,誕生在不算差的世道之下。
可即便如此,農夫辛苦耕種,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代表著。
在絕大多數的時間內,為了國家的繁榮,農夫的生活,過的並不好。
至少。
他們一年辛苦勞作的所得,大多數都落不到他們的手裡。
會被人用各種手段,拿走。
如今的大慶,慶皇出身貧苦,極度重視耕種。
甚至為了保證農夫的利益,按死了工商業。
若按照歷史的程序來看,這種重視小農經濟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但秦風又不能的不承認。
大慶農夫的地位,雖然一年到頭也吃不到幾口肉,但還真不至於餓死的狀態下。
而且。
大慶農夫的地位很高很高。
因為這天下間的江山土地,有一大半,都在皇家人的手裡。
天下農戶,都是在給大慶皇家種地!
在管仲官山海的前提下,大慶皇家基本達到了官天下的目的。
即是這天下一切所有。
皆為皇帝所有!
封建集權,在慶皇的手裡,達到了巔峰!
從古至今,再也沒有比慶皇權力再大的皇帝。
可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慶皇扛得住。
可對未來的大慶皇帝而言,這麼重的擔子,又有幾個皇帝能扛得住?
先不說別的。
恐怕身體都吃不消。
慶皇還能年輕時征戰,身體足夠硬朗,吃得消這種高強度的政務處理。
可未來的皇帝,生於宮中,長於宮中。
這麼重的擔子,很容易造成過勞死。
只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