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地鐵甲艦的規劃。
在很早很早之前,便已存在了。
如今全大慶會造船的匠人,基本都在遼地這裡。
這是大哥給的好處。
而在適應了遼地的分工合作之後。
遼地的造船速度,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小到幾百料的漁船。
到千料的運船。
到三千料左右的戰船。
再到五千料左右的主力戰艦。
五千料的木構鐵皮戰艦,長度就已經達到一百多米。
這在海面上,足以稱之為龐然大物。
而如今,遼地更是在秘密建造主要由鋼鐵製成的萬料鐵甲艦。
這個萬料。
指的是大慶的載重能力。
料就是船隻載重的計量單位。
米加鬥為料。
這是因為中原的船運,主要運輸的就是糧食。
故而料也就逐漸演化成了慶人對船隻的計量單位。
遼地的造船匠人皆源自大慶。
這個計量單位,自然也就被保留了下來。
萬料,指的是承載能力是五千料的兩倍。
而實際上,這是預估,實際上有出入。
不過遼地的鐵甲艦,卻是正兒八經的一百八十米長。
無可爭議的海上巨物。
“來年夏天就能試航,這速度不慢。”
秦風有些激動。
鐵甲艦的部分效能,是超越木構戰艦的。
比木船更結實。
只是造船業的發展,最大的限制,其實就是原材料。
目前階段,說白了也就是木料。
大慶為何不造大船,不是因為技術不夠。
是因為大慶南方適合造船的木料,基本全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