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的物資,都聚集在長江以南的地方。
慶皇想要北伐。
必然要從長江以南,排程糧草物資!
可如今。
父皇將這批物資,以借出的名義,分配到了遷移百姓們的手裡。
如此一來。
這筆錢糧,就等於藏在了中原的這片土地上。
只要一場豐收,落在中原的百姓們,必然能將錢糧全部還上。
那個時候。
從中原調集糧草北伐。
遠比從京都千里運糧穩妥的多!
而且最為關鍵的。
是透過這些錢糧調轉,還順便給移民北方的事兒,給做完了!
簡直一舉兩得。
透過北伐,加速了對南北的平衡。
雖說。
即便如此平衡,南北的差距依舊存在,中原至少得十年八年,才能有所起色,變得富足。
至少。
按照大慶朝廷治理,在不出現差池的情況下。
至少得這麼些年。
“來年若豐收,便是父皇北伐之時。”
“本王的戰車,也該多搞一些了。”
兩次出兵北胡演習,如今的遼兵,也算對北胡的草原有所理解。
至少草原上的春夏跟秋,都有所適應。
實際上草原上的夏季,蚊蟲超級多,蚊蟲叮咬後其實很容易生病。
若是戰事慘烈,不及時處理的話。
也容易因蚊蟲產生瘟疫。
故而最佳的北伐時間。
絕不可能是夏季。
至於冬天,北胡的冬天太冷了。
但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
北胡人的冬季牧場,就那些。
只要摸準了北胡的冬季牧場,然後進行襲擊,北胡人絕對避無可避。
除非願意拋棄大量的牛羊。
否則北胡人必然堅守。
而如今,對於北胡人的冬季牧場的位置。
秦風不免望向了桌案上的一幅圖。
那是滲透在北胡地的遼人,費盡了心血繪製而成的北胡地圖。
而後又相互對照,最終匯聚成了這幅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