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就在東宮邊上。
裡面收羅了天下藏書,又請了許多名儒,來教授皇子藩王們。
希望他們就藩後,能做好本責。
這地方,實際上也是當初太子讀書的地方。
只是後來太子讀書換到了文華堂。
如今也就變成了小皇子們讀書的地方。
一般皇子們十四五歲,基本就可以就藩了。
只不過藩王就藩,被朝廷官員們搞了一波。
到了藩地之內,所擁有的權利,也沒有那麼大了。
去不去藩地,區別沒有那麼太大。
以至於不會出現建朝初的那般情況。
大本堂藏著天下藏書,以往太子總會去大本堂,找一找古本之類的。
這自然能見一見秦雄英。
可自從身體不好後,太子連東宮很少出,書看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
只有有事時,才會跑到謹身殿來。
或者去坤寧宮,給馬後請安。
秦雄英,見的當真少了。
這也不免讓秦標更加愧疚。
慶皇有點尷尬。
原本想轉移下話題,讓太子放鬆放鬆的。
可這下子好了。
太子心情怕是更不好了。
可話題都到這裡了,也不好不說。
他們終究是父子。
未來秦雄英是要繼承大統的。
“雄英跟老六走的太近,私下裡學了不少遼地的知識。”
“只是遼地知識體系,與一些法古的老教授們起了衝突。”
“遼人講究變化,而這些老教授們,則覺得守古穩定最好。”
慶皇所說。
也是京都最近,興起了新的思潮。
那就是變化。
向遼地學習一些先進的技術。
只是如今朝廷的政策,卻變得越發的保守,處於對於這個思潮進行壓制的狀態。
這也是慶皇與太子,一致的意見。
“學遼之風,未來必然盛行,雄英如今學一學,也有諸多好處。”
秦標跟秦風通的書信最多。
自能瞭解到遼地的興盛蓬勃之處。
也認為自己登基之後,必然有許多地方會借鑑遼地,讓大慶快速興盛起來。
“然而父皇北伐在即,朝廷一切皆以北伐為第一要務,不宜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