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達想跟秦風說京都事。
臣子之間。
已有風頭,要扶持遼王為儲的意願。
太子有疾,這並不適合帝國的傳承。
這個風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刮起來的。
就連錦衣衛也難以查明。
許達最終覺得。
遼王既然無心爭奪儲君之位。
那還是不告知為好。
京都的風颳得太兇猛,只要遼王呆在廣寧城中不去摻和,任由他們去玩。
就根本不會出啥事兒。
而一旦遼王知曉了,有所動作了。
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慶皇是君。
太子也是君。
遼王同樣的是君!
建朝時慶皇定下的制度。
最終導致如今的局面,也不知當年慶皇有沒有想過。
按照許達對慶皇的多年瞭解。
興許想過。
但只要不傷及天下百姓。
就不會在意吧。
當然。
那個時候的慶皇,也很難想到如今的太子會被累垮生病。
以至於朝廷臣子們,對帝國的延續都產生了恐慌。
以至於想要先投靠遼王,甚至提前去交好許達。
只是這些人。
全被許達推了。
他雖為宰相,卻也是勳貴國公,不好與陛下的這些臣子,走的太近。
因為在陛下的眼中。
這些臣子,如今已與家奴無異。
與臣子走得近了,就相當於與家奴走得近了。
想幹什麼?
可大慶的臣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