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身殿。
慶皇忙碌的不成樣子。
殿內到處都是摞得一人多高的奏書,而且是一堆又一堆。
來來往往的太監們,更是不斷伺候著。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伺候的太監,哪怕是王得水,都是不認字的。
慶皇覺得歷史中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太監攝政。
就是因為認識字,讀過幾天書了,就覺得可以了。
故而大慶的太監,都是不許識字。
不認字了。
即便看到朝廷機密的奏疏,他們也看不懂,自然也不會洩露出去。
至於宣旨的太監。
都是刻意挑選博聞強記之人。
事先讓人叫他背下來,然後再去頒佈旨意。
如果忘了。
其實也不用多說。
畢竟慶皇要表達什麼,聖旨上都有寫。
故而在宮門前,慶皇還刻意留下一個鐵牌子。
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甚至就連祖制內,也有寫。
對於這點,慶皇覺得秦風做的最好。
無論老大,還是老二老三、老五老六,身邊都用宦官。
唯獨老六。
身邊一個宦官都沒有。
甚至慶皇覺得身邊連個宦官都沒有,去了外面,如何能讓人知曉你是皇家的身份?
這東西在這個時代,簡直跟曾經的崑崙奴一樣。
是個標誌性的東西。
唯有皇家人,能用宦官。
興許,老六根本不屑用宦官來表明身份吧。
畢竟在遼地那裡,何人不識遼王殿下?
錢上印著呢。
甚至連帶著慶皇,如今北方的百姓但凡見過百元遼幣的。
怕也都能將慶皇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