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長孫秦雄英,自幼受慶皇薰陶。
秦風甚至覺得。
秦雄英遠比大哥,更適合做一名皇帝。
每個開國皇朝的第三代皇帝,基本都是聖明之君,只要不出錯,就一定會前人搭建好的基礎上,開創盛世。
而且完美繼承了前人的志向。
“雄英這些話,已有聖明皇帝的樣子。”
秦風相當欣慰。
能讓天下百姓吃飽飯,在大慶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而這個成就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不折騰。
大家都吃飽飯,不亂折騰,太平盛世,百姓愛幹啥幹啥。
不造反,餓不死就行。
“遼地很大,天下也很大,去遼地再多人,都不會少了吃的。”
“而且遼地靠近草原,肉類也足夠多,不像京都周邊百姓,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多吃幾口肉。”
秦風沒有說京都人。
京都人,跟京都周邊,是兩群人。
京都人,是大慶所有權貴階級、地主階級聚集所在。
哪怕所謂的寒門。
家裡至少也有幾百畝地。
只是說家裡沒人做官罷了,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並不小。
寒門,關鍵在於那個門字。
貧苦百姓家,可能連個正兒八經的大門都沒有。
所以京都人吃穿用度,都是天下間最好的,平日裡只要百姓捨得,也能吃上幾口肉。
前提是捨得。
但遼地嘛……
地廣人稀,野味眾多。
有時候在家坐著,都能衝進來一群傻狍子,你不吃都對不起它們對你的客氣。
更不用說有大量的山林,可以放羊、放牛、放鹿。
“可是老師說,去遼地的,都是大慶不要的災民,吃不飽飯,穿不暖,生活無比困難。”
秦風眉頭頓時皺起。
他不曾想過。
京都的文人,竟然如此詆譭遼地。
“雄英,你該換個老師了。”
“遼地沒有災民,天下間若有了災民,那就是一定這群臣子貪汙腐敗,沒有將天下治理好。”
“侄兒曉得了,老師的話晦澀難懂,有很多侄兒都聽不進去,無法理解,可偏偏要讓侄兒死死記下來。”
說到此處,秦雄英衝秦風一笑。
“還是六叔好,從不強迫侄兒背聖人之言,跟皇爺爺一樣。”
秦風哈哈一笑。
“那是,我們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他們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