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空印案。
曹瑞通倭案終究只是小案。
京都的情況,也隨著牢獄人滿為患,也越發變得波詭雲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摻和朝堂鬥爭的秦風,更能看清朝廷目前的狀況。
甚至猶豫要不要跟父皇說一說,關於胡庸的情況。
但紅鸞的一句話,讓秦風收了這個心思。
“朝廷講究證據,固然王爺的猜測正確,也必然要足夠的證據才行。”
“單憑猜測,的確壞了朝廷法度,雖說,朝廷的法度早已腐朽。”
秦風嘆息,最終覺得。
還是寫信時,跟大哥吐槽下吧。
興許大哥有什麼好的主意。
父皇的心思,基本全在北伐之上,這次清掃朝廷,也許就是父皇的意思。
畢竟豬隊友往往比敵人還可怕。
更何況父皇的北伐,要動用舉國之力才行。
既如此。
還不如關注下倭國那邊的情況。
“將曹瑞之事,通知白平,倭國怎樣了?”
“已連續攻破四道防線,圍住了北嶺城。”
秦風固然不太怎麼關注倭國戰事的進度。
但關於倭國內的大小事務,甚至精準到小數,都會彙報給秦風。
甚至訊息源不單單一個。
那兩萬遼兵,基本人人都可以向秦風彙報。
令人欣慰的。
是所有訊息傳回來的數字,基本都是一致的。
興許有些許錯漏,但錯漏處極少。
故而像朝廷上下的空印案,是不可能發生在遼地的。
而且倭國之遠,也遠比南方行省到京都的距離遠多了。
“南都那邊呢?”
“南都抵抗堅決,北胡騎兵進度緩慢,戰事焦灼。”
秦風點頭。
“那德川家得到了大慶的兵陣之法,而大慶兵陣,就是針對北胡騎兵的。”
“他們用的固然有所錯漏,但也絕非北胡騎兵能短暫拿下的,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