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的城池,大多依山而建,或者依水而居。
這是因為倭國內部,地方領主總會相互吞併有關。
城防自然被視為最重要的一幕。
常年的混亂,也讓倭人的城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
但總得來說。
就是在模仿中原。
只是根據地方習慣,又做出了些許改變。
就如同中原的城牆,很厚很厚。
夯土的城牆上方,完全可以列隊巡邏,甚至戰馬並排在城牆上跑都沒問題。
至於京都的城牆。
城牆上都比路寬得多得多得多。
夯土牆外,包的是磚頭。
這樣的城牆無比堅固。
當然,圍繞著城牆的,是一整套的防禦體系。
而倭人的城牆。
就是個牆。
倭人個子普遍低矮,也從未想過會有外族人打來。
普遍也就是兩人高的牆。
興許這城牆對倭人已經很高了。
然而對於騎在馬上的遼人而言。
感覺戰馬用用力,都能跳到城牆內。
當然,這是完全沒必要的。
因為倭人的城牆,看起來像個城牆,實際上就是個牆。
牆也就一人寬的厚度,牆後的後面是用木頭架子架起的平臺,倭兵便站在木頭臺子上,剛好露出上半身。
這種厚度的牆,倭人是沒有什麼太好辦法攻破的。
他們也沒有見過中原那些殘酷的工程器械。
白平望著這座大阪城,琢磨著如何破城。
遼兵想要踏破這座城池毫無疑問是無比簡單的。
隨便點兩個火藥包扔到牆角下。
都能保證將這城牆直接炸塌。
可破城之後呢?
這座城的人不依舊會逃?
而目前看來,這座大阪城人還是不少的。
應當有近二十萬人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