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
兩百里路一日走完,就算道路再好,秦標未免也覺得極度疲憊。
若認真算的話。
其實這條路並沒有兩百里。
因為范陽城向東南方向外擴了十里多。
大慶的近黃昏時,往往都是寂靜的。
只是此時的范陽城,卻無比熱鬧。
近黃昏時,也是范陽城人集體放鬆的時候,這是跟廣寧城學的。
故而能在街道上看到做什麼的都有,顯得有些吵鬧。
“范陽竟然連城外,也多瞭如此多的民居。”
秦標極度感慨。
以往的范陽城,就是高大且厚實的城牆。
一旦北胡人入關,必然經過此地。
可此刻的范陽城外,清一色的紅磚樓房,道路寬闊,排列整齊。
“與大慶傳統民居相比,紅磚房燒製更簡單,相對更堅固,而且有一定的防禦效果。”
秦風指著那很‘遼式’的三層紅磚樓。
別看沒有城牆保護。
這種紅磚樓彼此為依仗,無比難纏。
大慶與北胡,是打過攻城戰的。
攻城戰便已是噩夢。
而更令人噩夢的戰爭,就是巷戰。
哪怕到了未來,鋼鐵洪流,飛機大炮。
在無人化武器沒有大規模應用之前,哪怕是最強大的軍隊,也不願意去打巷戰。
那對於生命,是一種無比嚴酷且慘烈的消耗。
巷戰一是極度考驗單兵素質。
二是得有足夠多的兵源,耐得住這種消耗。
當然最為關鍵的,還得是建築足夠的結實。
大慶城池內的建築,多為木質,故而只需放火,就能焚燬整座城池。
只是如此做,有傷天和。
即便攻下了城池,也難得民心。
北方的紅磚樓,相比之下,就不畏懼火災。
當然紅磚相比青磚,也是有劣勢的,沒有青磚那般的經久耐用。
只是青磚燒製,需要經驗老道的老師傅才能燒製出來。
紅磚燒製,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
興許也有許多弊端,但這種紅色的,喜慶的三層小樓,很符合大慶人的審美。
而且范陽城與廣寧城不同的是。
這裡的小樓不是分配製。
有些上下三層的小樓,都屬於一戶人家,下面做店鋪,上層儲物,再上層就可以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