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草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大部落,納哈部自是爭奪大汗之位最重要的拉攏物件。
無論是北胡大汗,還是阿術,都要得到納哈拙的準信。
然而這種無聊的權利之爭,納哈拙並不想參與。
“納哈部能在草原上延續如此之久,就是因為學了慶人的那一套。”
“不爭。”
“飛在天空中的鳥兒,最容易被注意到,也最容易被射下來。”
“趴在牧草中的狼,則是最難被注意到。”
“記住,只要納哈部從不參與權利的角逐,只要胡人不滅,就永遠不會衰亡。”
納哈拙不忘了教育自己的兒子們。
他們未來會成為納哈部各個牧場的可汗。
可以說,納哈部的慶化程度相對較高。
這主要源自他們曾多次臣服於中原皇朝,獲得了中原皇帝大片的牧場賞賜,才發展至今。
而他們也學到了中原世家的那一套東西。
雖然學的不多,但在這草原上卻也足夠用了。
“出兵遼地,為高車王復仇,就能避免爭奪大汗之位的漩渦。”
“無論誰獲得勝利,只需要臣服就好,那時納哈部的牧場,依舊是納哈部的牧場。”
年邁的納哈拙如同一匹老狼王,望著青色的草原以及那潔白的羊群,傳授著一生的經驗。
一名年齡較小的兒子突然開口。
“可是大汗說過,誰殺了遼王,誰就是下一任大汗。”
“以納哈部能調集近三十萬騎兵的實力,覆滅那一座小小的城池根本不在話下。”
八大部中,也是分強弱的。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納哈部,加上依附他們的大小可汗,徵集三十萬騎兵出征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曾經的大胡皇朝坐擁萬里山河,將東西方劃分為四大汗國。
擁兵之數,快要比草原上的羊群還要多。
那時整個天下,都是他們的牧場。
目光所見之地,便被胡人征服。
只是隨著慶皇的崛起,胡人的榮光已然不在。
可即便如此,北胡實力依舊強勁兒,總兵力百餘萬。
光是八大部裝備精良的精兵數量,就有不下三十萬。
至於高車部。
當年不過因為高車汗王為巴圖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部罷了。
真正的戰兵數量,相比真正擁有底蘊的還是相差遠了。
可即便如此,高車汗王死了,這個仇納哈部還是要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