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
即便一生埋頭苦讀,也讀不到盡頭。
因為無論站到什麼角度上去看,這些經典說得都是對的。
而為何要讓文人,一生埋頭苦讀這些經典,甚至為此耗盡一生。
這就不得不提,前人已經在這些經典內,埋了無數的雷。
先用經典成就功名者。
多想憑經典,堵死後來者的路。
能成為世間有名大儒的,就那麼幾人。
若有人超越了他們的名望,他們便不再是大儒。
除非他們死了,否則後來者想再憑此道超越他們,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因為他們略為動手,就能讓後來者走諸多彎路,也許直到中年老年,才能走到正確的路。
可這麼一延誤。
什麼都晚了。
儒學經典,甚至許多傳承下來的經典,是絕對好的東西,如果學到了精髓,受益無窮。
可問題就在於。
一旦牽扯到利益,先來者就會往裡面摻和進去無數的沙子。
再好的東西,也終究不適合繼續讀下去。
慢慢的,也就成就了一代代腐儒。
“幾百年前,儒士上馬可仗劍殺敵,下馬可俯首治民。”
“可惜今日所謂儒士,皆手無縛雞之力,可笑至極。”
秦風沒學大慶的五經。
因為要學五經,早要尋訪明師才行,否則其中弊端恒生,阻礙上進。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
最容易惹事兒,就是秦風這個年紀的人,擁有著無窮無盡的力氣與執行力。
年輕人的身體,似乎永遠感覺不到累。
就算累了,睡一晚上又繼續的生龍活虎。
而就是要用這些繁瑣的經,磨掉年輕人的那股銳氣,以防止年輕人聚集到一起,橫生事端。
先來者。
總是會毫不留情堵死後來者的路。
而所謂的聖人,就是先到了頂點,不但不堵路,反而會給後來者指出一條康莊大道。
誰都可憑此道通暢前往,讓天下人,形成嶄新的面貌。
可這幾千年來,能稱之為聖人,有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