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後,先放戰馬試探陷阱,而後再全力向南突圍。”
通往南邊的路,經過多次試探,基本已被北胡人摸清。
那裡是鐵蒺藜最多的地方。
而鐵蒺藜多,往往就代表著守在那個方向的遼人會很少。
並且。
因為有厚厚的鐵蒺藜陣,那裡也是唯一沒有遼地鳥銃手的地方。
並且因為向南是靠近大慶的方向。
遼人很容易就將那裡忽略掉。
從而給納哈拙機會。
白日之下,北胡的遊騎依舊在北方遊蕩,吸引著遼人的注意力。
當夜幕降臨之後,便有無數的馱馬被撒開,被北胡人驅趕著向南方衝去。
他們孤注一擲。
十萬騎兵拼死開路,離開這陷阱地,至少能活下八萬。
憑藉著騎兵的機動優勢,遼人想要留下他們,必將無比艱難。
即便在夜色的掩護下,北胡人的行動依舊被發現。
上萬人的出動的動靜就不可能小了。
南面。
的確是遼人守衛最為薄弱的地方。
只有兩萬人。
有一萬五千李九江慶皇的親兵,以及五千遼兵。
這動靜,自然被巡視的遼兵發現。
而遼兵應對的辦法,也相當簡單。
“在北胡騎兵前進方向,繼續挖坑!”
慶皇送來的三萬親兵,跟著遼兵打仗沒咋學會。
修築工事的能力,那都是個頂個的好手。
每人身上一把工兵鏟,一聲不響就是挖坑。
坑不用太大。
但勝在數量夠多。
北胡人的戰馬一旦踏入,必被損傷馬蹄,騎兵墜馬。
除了這些墜馬坑之外。
慶皇親兵還跟著挖了三道戰壕。
準確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