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寧城內,慶皇有的是無盡的輕鬆與快樂。
這裡不像京都,也不像北地,沒有那麼多忙到數不完的事兒。
站在城頭望著遼闊的大地,心胸都隨之開闊。
遼王府內更是可以聽曲兒。
雖說慶皇很避諱這個。
奈何遼王府內最多的就是歌姬。
還別說……
那悠揚的音樂輕鬆快活,不像京都音樂多悲傷哀婉,無事話悲秋。
“這幾天,墮落了。”
慶皇無比自責。
“這些曲子輕鬆歡快,聽著很高雅,又沒有那麼晦澀難懂,符合大國氣度。”
“還有這首義勇進行曲,遼地竟然人人會唱。”
“何等大才,寫出了這般大氣磅礴,明亮宏偉的歌曲。”
慶皇覺得這已經脫離了曲兒的範疇。
有點類似於禮樂!
但又有所不同。
倒是很契合這遼地的風格。
秦風聽到慶皇的話後,嘿嘿笑了笑。
當年打的太累,為了振奮士氣,秦風無意中教部下唱歌,以此鼓舞士氣。
危難時,也管不了什麼抄不抄。
有用就行。
只是秦風也沒想到,這首曲兒竟然搞的整座廣寧城都會唱。
當各種氣勢磅礴的樂器演奏後,更是與流傳千年之久的秦王破陣曲有的一拼。
如今慶皇問來,秦風也不好直接承認。
“廣寧城眾人之力,慢慢湊出來的。”
秦風如此說著。
旋律還是那個旋律。
可有些詞彙,已經被廣寧城人改動,悲壯的同時多了份激昂,更符合遼地的特色。
秦風也算是致敬了。
他的生活習慣,終究還是與慶人有很大不同。
好在遼人覺得那是藩王特有的性格,還爭相模仿。
故而秦風這麼說,也算不上欺君。
“朝廷或要重新編撰資料書,包含天下間所有門類,以此在行政不解之時,方便翻閱查詢。”
慶皇突然跟秦風說起這個。
秦風本能想到一個詞彙。
永樂大典。
或者用個更好理解的說法。
專屬於朝廷的資料庫。
在封建王朝,優質的資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往往資訊不對稱,行政後會造成很大的誤差。
故而慶皇偏好親眼所見,而後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