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人見到羊皮書的當口,冰冷的心騰地下燃起熊熊烈火。
書籍!
我的天啊!
書!
書啊!!!
對於考古者來說,起出來的器物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一個是屍骸。另一個就是書籍資料。
因為,書籍是最真實歷史的還原。
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書籍!
這本羊皮書儲存得非常完好。比列印用的a4紙張要大。這種羊皮書在當時來說,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小筆記本。
在神聖之城的圖書館裡邊。隨便揪一本同時期的羊皮書來都是這個的兩倍。
造紙術只有神州和金字塔國才有,金字塔國的造紙術還停留在紙草書這個階段。而唐朝的造紙術卻是早已突飛猛進。
但在波斯,他們依然還在使用最古老的羊皮紙。因為,他們做不出紙張來。
直到一百多年後,唐朝內亂導致大量匠人們外流。造紙術也隨之傳到了大食。又過了三個世紀,造紙術才被歐羅巴人學會。
羊皮紙取材於綿羊、山羊、羚羊之皮去薄製成。工序極為複雜。所以他非常貴。
一本羊皮紙《聖經》那是中世紀土豪才能擁有的財產,則相當於一座葡萄園的價格。
在歐羅巴就跟春秋戰國時期的竹簡一樣,那是隻有貴族才玩得起的東西。
羊皮紙的特點就是容易儲存,歐羅巴那邊神聖之城神權大過王權之後,從公元六世紀殺到公元十世紀,將大量無關的羊皮卷銷燬或者刮掉重寫。
饒是如此,到現在也有天量的羊皮卷書得以保留至今。
雖然羊皮卷並不像皮革一樣有那麼強的防水效果,但比起紙張來說又要好得不要太多。
旁邊的人立刻端來了溫水將羊皮書投放進去,慢慢開啟。
桶裡的水微微盪漾。一幅最完美的地圖映入眼簾。
幾個老貨們雖然認不得上面的波斯文字,但對這一幅地圖卻是瞭若指掌,化成灰都認得!
那是大唐時候的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圖!
羊皮卷書上那優美的波斯文字隨著水波輕輕飄動,在千年之後一個個活了起來,如同一個個的手雷在現場炸開。
”姑墨州??”
”天吶!”
”是姑墨古城!”
”姑墨古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