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看了看李宏元、關山河的表情,不由隨口問道:“你們覺得,這個阿山說的是真的嗎?”
朱由檢突然停頓了一下,轉頭對著身邊的一名侍從吩咐道:“去通知下連總管,讓他查一查是不是有一個叫阿達海的女真人,坐四海商行的船隻進入內地了,這人現在又安置在什麼地方?”
待到這位侍從離開之後,李宏元才開口說道:“臣以為,對於此人的話語,我們不可全信。不過既然他願意帶著子侄親友投奔我國,想來應該的確是在後金國待不下去了。
我們只需好好觀察他們一段時間,便知道他究竟真心想要投奔我國還是別有用心了。”
朱由檢看著他頗有意味的問道:“那麼說說你的看法,你覺得我們要不要接受他們?”
李宏元沉默了片刻,才小心的說道:“接受阿山這些人的投奔,也許當今後女真八旗內部出現了矛盾之後,會有更多人選擇投奔我們。
但是在和談期間收容對方使者隨行人員的投奔,知道的人也許不會覺得我大明做錯了什麼。但是不知道的人,也許就會認為,是我們引誘或是強行挽留了這些人。
陛下此前設計的對付後金國的戰略想定中,能夠左右我大明同後金國戰局的最大外因,就在於誰能爭取到蒙古各部的支援。
而根據我們總參謀部對蒐集的各種資料進行的分析,我們認為蒙古人雖然崇尚實力,容易屈服於強者,但他們顯然更願意把自己的忠誠交付給,願意遵守自己承諾的強者。
因此臣以為,接收阿山等人的投奔,也許會獲得一些利益,但是在名聲上受到的損失,也許會讓蒙古各部遠離我們。兩種選擇帶來的得失利弊,恐怕只有陛下才能決斷了。”
看著兩人鄭重其事的樣子,朱由檢卻輕鬆的說道:“為什麼要朕來決定,為什麼不讓黃臺吉和那些女真勳貴來決定?”
李宏元楞了下,“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檢伸手在面前的案几上敲打了一番,這才緩緩說道:“現在是臘月,往年這個時節,正是天花的高發期。”
崇禎說道這裡便住了口,關山河不明所以的說道:“天花?我軍將士不大多已經種了牛痘了麼?”
一邊沉思的李宏元突然醒悟了過了,拉了拉關山河的袖子,讓他住口之後,方才對著崇禎說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以為此計可行,即便是我們接納了阿山這些人,今後也沒人會說我大明的不是。”
朱由檢有些詫異的看著他問道:“你真明白了?”
李宏元滿面微笑的回道:“臣真的明白了。”一邊的關山河有些不知所措的看著,上司同皇帝之間打的啞謎。
朱由檢定睛看了李宏元許久,終於點了點頭說道:“既然你真明白了,這件事就全交給你負責了,朕等著看結果。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趁著你們過來,朕也想問問,關門36部各部落的駐地都探問出來了麼?”
李宏元以目視關山河,示意他上前,關山河隨即彙報道:“關門36部只是一個虛稱,其實大小部族總數接近上百個,不過這些部族最終都可上溯到36個較大的部族,因此才被我們統稱為36部。
雖然關門36部分佈在張家口以東,廣寧以西的關外區域,但是除了幾個大部族之外,大多數小部族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駐地,而是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流動放牧生活。
因此我們雖然同36部的那些將士進行了一些交流,但是能夠確定具體位置的,也只有3、40個部族的駐地而已。至於其他小部族的位置,就比較難以確定了…”
朱由檢打斷了他說道:“好了,朕明白了。你們都上來一下,看一下這張地圖。”
李宏元和關山河不明所以的上前走到了崇禎身邊,才發現皇帝身邊放著一張木刻的沙盤,上面刻畫的是關外的地形,顯然即便是在養病,崇禎也沒有閒著。
朱由檢也沒有等兩人詢問,就拿著一根細木棒指點著沙盤說道:“這裡是遼西走廊,這裡是我們的位置,這是薊州段長城…這些地方圍起的區域,便是我們同後金國都沒有完全掌握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