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梳洗完畢的朱由檢把手上的粗布條丟在了銅臉盆上,對於這種直接裁減粗布做成的毛巾,使用起來總是有些不舒適。
“看來要讓紡織研究院研究下,怎麼用起絨工藝製造出真正的毛巾來了。”朱由檢揮手讓身邊侍候的小太監下去時,心中如此想到。
朱由檢對著站在一邊的王承恩說道:“讓張省聲過來一趟,然後把今天的行程跟我說一遍。”
微微躬下身子的王承恩,跟在向寢宮門口走去的朱由檢身後,口中小聲的說道:“陛下,今日是不是先暫停外出比較好?”
朱由檢沒有停下腳步,只是隨口問道:“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
王承恩趕緊說道:“昨日陛下下令,對發現天花的救濟院進行隔離之後,京城出現天花惡疾的訊息已經傳出去了。毛羽健、陸澄源、錢元愨幾人上書,要求陛下在宮內避疫。”
朱由檢終於停下了腳步,他回頭看著王承恩問道:“到底是幾個人?”
王承恩低著頭說道:“共計有14人,不過臣覺得,如果陛下今天還要繼續出宮的話,恐怕就不止這個人數了。”
朱由檢躊躇了一下說道:“昨天接種牛痘的幾個人,現在怎麼樣了?”
“現在還沒有訊息傳來,陛下。”
“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朱由檢沉默了一會說道。不過對於這個時代惡劣的衛生防疫條件,他昨天在太醫院的一番惡補之後,終於起了幾分忌憚之心。
想到天花是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朱由檢終於還是屈服了,他對著王承恩說道:“好吧,那麼朕就暫時聽從他們的勸諫。告訴太醫院,三天後鄧玉函、吳有性等人依舊無恙的話,朕就要接種牛痘。”
王承恩大驚道:“陛下這是不是太急了?三天後還不知道這牛痘能不能對抗天花呢?也不能保證接種牛痘是安全的。是不是再等等,臣以為再試驗幾批人比較安全。”
朱由檢堅定的說道:“不必麻煩了,朕已經決定了,你安排下去就是了。讓孫先生帶著他挑選的總參謀部成員去武英殿,朕要見見他們。下午的話,讓鐘鼓司試演元旦晚宴上的節目,朕要審查一遍。”
王承恩無法違抗崇禎的命令,按照皇帝的命令下去執行了。在上書房內,朱由檢見到了被傳召來的張省聲。
朱由檢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對著他說道:“朕找你來有兩件事要說,一是原本今天要去文思院的視察,大約要推後幾天,你替朕向工匠們解釋下原因。
對於已經試驗成功的軋花機器和紡紗機器,你可以著手開始生產了,不必再等朕檢驗了。
第二個就是讓文思院的工匠們試著生產,毛巾、口罩、醫療使用的棉花及繃帶…”
聽完了崇禎的要求之後,張省聲有些謹慎的說道:“陛下,如果全部按照陛下的要求,使用鐵製作這些機器的話,一個是製作不便,另一個則是製作費用會大大的增加。
所以臣以為,是不是隻在一些主要部件上用鐵製作,其他部分還是用容易加工的木頭製作。”
朱由檢考慮了一會問道:“用木頭製作這些機器,需要多少時間和多少材料費用?用鐵製作這些機器,需要多少時間和多少材料費用?”
張省聲低下頭,默默心算了一會後說道:“軋花機用料最省,不過200斤,用上好松木費物料銀2兩4錢,花費人工15個,木匠工食銀007兩每日,則花費人工105兩。
每部軋花機成本價約345兩,如果採用陛下所說的標準化生產,把軋花機分成各種規格的部件,然後統一進行組裝的話,那麼大約是每3人,每3天可以製作出一部軋花機,成本可以壓到303兩每部。
但是,如果把木頭換成鐵,同樣大小的軋花機重量就是2600斤,光是物料價就達到了156兩,而且生鐵加工困難,人工起碼增加了3倍,算起來到有6、7倍的價格差距,達到了19兩每部。
至於新研製的手搖紡紗機器大約用料增加了50%,造價也同樣增加了50%。如果能夠替換掉一半的鐵製部件,造價就能下降一…”
“全部用鐵製作機器的話,難道就沒有一絲好處嗎?”朱由檢忍不住打斷了張省聲的話問道。
雖然朱由檢的打斷突入其來,但是張省聲只是稍一停頓,就反應敏捷的說道:“生鐵部件雖然加工困難,但是立模澆築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木頭解材的速度,而且生鐵運輸比運輸整根木頭更為省力。
最重要的是,鐵製作的機器比木頭製作的機器要穩定許多,一部鐵製軋花機一日生產的皮棉,比木製軋花機大約多生產了6%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