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中蘊含的無可奈何,讓人心疼。
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但給人的感覺好像經歷了半生。
控制不住自己將滑鼠箭頭點在播發按鈕上,不僅如此,還設定了單曲迴圈。
因為這首歌每聽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聽著音響播放出來的歌聲,靜靜的靠在椅背上,感受其中的韻味。
哪怕是周麗麗也不例外。
她是著名的樂評人,點評時以言語犀利、有理有據、不容反駁而著稱。
即便是喬潤這樣的老天王,新歌唱的不好,她照樣毫不猶豫的指出來,從不給留面子。
由於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周麗麗也頗受眾多熱愛音樂的網友喜歡。
當然啦,歌手們卻對她又愛又恨。
愛的是如果她給自己的樂評很不錯,對她們在音樂領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恨得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她在樂評中提到的缺點或不好的地方總比好的多。
若是能夠虛懷若谷,那麼肯定可以從她的樂評中知道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以後少犯或者不犯這樣的錯誤。
最重要的是,她所寫的樂評哪怕對某首歌貶的一文不值,也要貶的有理有據,從不夾雜太多的主觀因素。
這也是為什麼她言語犀利卻又混的風生水起的原因之一。
昨天從網上知道胡楊回藏區後再度釋出一首新歌,周麗麗就準備寫一篇樂評。
所以,在《那一世》釋出的第一時間就下載來聽了。
一開始聽到前奏周麗麗眉頭都皺起來,這根本就不是胡楊往日的水平啊。
音樂人和普通人聽歌的習慣是不一樣的。
一般人就聽歌手的聲音好不好聽,歌曲的節奏和歌詞是否優美。
但專業人士最先看的是作詞作曲人,然後再聽。
或許這樣會影響個人感官,但這是習慣使然。
《那一世》的作詞作曲人一如既往的是“群星”,就如他易雲音樂歌手名稱一樣。
然而,在聽完整首歌后,再回過頭看伴奏,才發現竟然是如此的匹配。
周麗麗一邊聽這個一邊發出感慨:“果然是音樂奇才,能夠將詞、曲、意完美結合起來,並且還加入了當地濃郁的特色元素。”
不過在發完感慨後,她不知道這個樂評應該從哪方面開始寫。
不是她能力不夠,而是這首歌她聽得非常有感覺。
有種“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低頭默默沉思一會,拿出手機對著一張白紙拍了個照,配文:這就是《那一世》的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