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九霄此行目的地是陳國的都城金州城,由於陳國地域遼闊,慶州城到金州城有兩萬五千裡之遠。
以他目前的速度,就算是起早貪黑,每日飛十個時辰,也要二十餘日才能飛到。
所以易九霄這一趟去陳州,註定是一場艱難困苦的旅行。
現今軍情緊急如救火,容不得他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必須要儘早趕到陳國,在陳國沒出兵之前讓他們改變主意。否則一切都太遲了,即使到了也沒有用處。
所以易九霄必須全力地飛,不分晝夜,不停地往陳國金州趕。
易國共有四個州與陳國相鄰,分別為枝州、古州、溪州和孟州,邊界長度達到了七千多里。
八天後,易九霄便穿越了古州,來到與陳國的交界處。
易九霄為什麼要從古州走,並非是古州這條路飛行最近。
而是因為古州這段邊界相對來說,地勢最為平坦,如果陳國要入侵易國,必須要從古州過來。
兩國邊界雖然有七千多里的邊界,但是能通行的地方卻不多。
大多數地方都是險峻的高山,或者是幽深的峽谷。
少量的行人可以勉強穿越,但是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軍隊,再加上輜重,就很難通行了。
所以七千裡邊關,真正有險情的就是古州這千里之地,還有孟州的兩百里的長度。
易國分別在古州駐守了五萬邊境軍隊,在孟州駐紮了兩萬邊境軍隊。
易九霄在空中眺望著幾座邊境軍營,發現軍營每隔百里一座,每個營寨約有五千人。
如此似乎是為了彼此首位呼應,遇到敵情時相互增援,繼而形成夾擊之勢。
這種佈置傳承了幾百年,看似很合理的駐軍方式,卻不被易九霄所認可。
因為均分和攤大餅的模式,只會分散兵力。
敵人只要來個幾萬人的編隊,就很容易撕開一個缺口,然後在此長驅而直入。
即使時間如此之緊急,他決定還要下去管一管。
易九霄前世本來就熟知兵法,再加上他今生修煉的是武道。
其實武道就是一種道,排兵佈陣也是道,道和道自然有相通之處。
進階武王之後,易九霄似乎對排兵佈陣之法感悟更深,慢慢能窺透其中玄機。
他從戒指中拿出了兵部的地圖,按照地圖上的標識去找邊關主將鎮西將軍厲寬。
厲寬乃是厲家的族人,是厲容的堂弟,金丹初期修為。
當初厲家和封家內戰之時,厲容因擔心會被陳國所乘,便沒敢調遣厲寬回來。
也幸虧是厲家族人,換作別的將領,易九霄未必就能指揮得動。
他出來時什麼都沒帶,既沒有皇上的聖旨,也沒有兵部函件,難道就憑他是易九霄嗎?
由於邊關跟都城慶州城相距遙遠,很多邊關將領未必就知道易九霄的名字。
厲寬的軍營駐地是一座邊城,叫做黃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