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對做皇帝我沒有想法,我會盡力帶著各位打下寧國,皇帝你們其中誰做都行,也不要叫易國,誰做皇帝后才定國名。”易九霄不是謙遜,說的是真實想法。
“我做皇帝,那該叫齊國,已經有了一個齊國,再出現一個齊國不好,就叫易國,以後不管是不是你做皇帝。”
齊清茹知道易九霄的脾氣,就用話套著他,只要叫了易國,就不怕你不做皇帝。
易九霄無奈,他沒有什麼理由再反對了,齊清茹說的有幾分道理,她做皇帝叫齊國也不合適。
其實叫易國並沒有什麼,易九霄只是不想做皇帝,至於用他姓氏確定國名,也不十分在意,畢竟天下姓易不只有他一人。
最後議定第二日便拔營趕往寧國,寧國距離現在駐地有九千里之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到達。
此時正值魏國內亂,無暇顧及和親隊伍,否則他們未必就能走出魏國,即便如此,也是風險重重。
他們必須儘快離開魏國京畿所在地慶州,因為慶州是魏國的核心地帶。
如果從慶州直接朝東北行進,那是去寧國最近的路徑,但為了穩妥起見,還是選擇向東原路折回。
先離開慶州地界,進入慶州東面的密州,再從密州趕往寧國,這樣既可以遠離魏國京畿,也可以用返回齊國作為託辭。
當夜,正好有兩名在慶州的探馬趕回,帶來魏國朝廷最新的訊息。
皇后厲家的勢力和靜妃封家的勢力正在慶州城外激戰中,各地援軍源源不斷地趕到慶州城助陣。
還有就是關於皇帝魏文之死的傳言,魏文突然駕崩讓易九霄等人很是困惑。
魏皇魏文是殺死兄長奪取了皇位,但也被兄長震裂了金丹,根基損傷。
自他登基之後便很少打理朝政,一直設法療傷,朝政一直由皇后厲容代我處理。
皇后厲容把持了朝政,一心扶持自己的兒子魏央為太子。
而魏文的寵妃封秋水也在暗中培養勢力,為她的兒子魏通爭奪太子之位
皇后厲容和靜妃封秋水,都是魏國的名門大族出身,各自勢力都很大。
厲容權傾朝野,足智多謀,朝中官員多是其親信。
兄長厲睿擔任賦部尚書,執掌全國錢糧,自身修為也很高,是金丹中期高手。
同時魏國最精銳的軍隊皇家禁軍,也被厲家牢牢地掌控。
而靜妃封秋水自身雖無實權,但其封家卻長期掌握魏國的軍界。
其二兄封熙海,被封為鎮東將軍,手握重兵,其長兄封熙山乃是兵部尚書,也是金丹中期高手。
兵部雖然無法左右禁軍,但除了禁軍之外的軍隊都由兵部掌控,可見其實力比皇后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股勢力之前多為暗爭,少有明鬥,直至此前魏皇魏文駕崩。
魏文這些年都在閉關中,對外宣稱修煉神功,衝擊元嬰,其實只是苟全性命。
他曾差遣人手走遍整個大陸尋找靈丹妙藥,企圖修復金丹,可惜無果,直至每況愈下,最終境界掉落。
傳言,魏文居然在皇宮藏書中找到一本功法,叫做神魂挪移大法,其實就是奪舍方式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