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
李世民緩緩點頭,終於不再詢問這件事,也不知是真的放心,還是把懷疑壓在心底。
此時已經日上三竿,但是朝堂的許多政務根本沒有處理,一大早晨盡是些爭鋒纏鬥的事,堪稱古往今來第一次毫無意義的早朝,比如先是李雲和王珪交手,結果把太原王氏的族長趕出朝堂,接著是文臣和武將爭鋒,結果李雲抱著李治坐到了中間。
這些事對於朝堂有意義,但是對於天下百姓意義不大,早朝是要處理一國政事的,直到現在竟然一件也沒處理。
李世民抬頭看了看大殿門外,沉吟道:“時間已經不早,眾卿可有奏事?”
“有!”
一個四品官員站了起來,拱手行禮道:“今有龜茲國派來使團,隨團帶著一群極擅音律的樂師,他們準備在灞橋之畔包下一座遊園,然後和大唐來一次音律上的比鬥,龜茲國使臣已經投遞國書,並向禮部和鴻臚寺專門備案此事,他們只有一個要求,希望贏了可以減稅……”
說到這裡停了一停,目光下意識看向李雲,仔細解釋道:“趙王在范陽開辦交易中心,貨通天下商賈往來,交易中心每次都要五十抽一,商賈們認為這已經是一種重稅,但是趙王又在長安城裡設了一個稅收衙門,規定商賈們必須到稅收衙門進行交稅,如此重複抽取,商賈們有些抱怨,他們認為這是大唐對待外族的不公,因為咱們大唐的本土商賈不需要繳納關稅!”
關稅這個詞,如今在大唐已經風靡起來,就連街頭老百姓都能說出一些道理,認為這個關稅乃是大唐最牛逼的存在。
老百姓認為牛逼,偏偏朝中大臣卻幫著外人說話,李世民明顯有些不悅,因為這些關稅全是大唐的收入。
皇帝雖然心中不悅,但是並不出聲呵斥,朝堂上的事情歷來需要爭辯,李世民不可能事事親自下場。
果然只見皇族一個王爵站起來,直接反駁那個大臣的話,質問道:“武德九年之時,五品朝臣的俸祿是多少?”
不等那個大臣回答,繼續質問又道:“貞觀2年的時候,五品朝臣的俸祿又是多少?”
只這兩個質問,那大臣已經臉色微變。
然而這個王爵仍舊不放過他,再次質問道:“范陽交易中心建立之後的這兩年,五品朝臣的俸祿又是多少……”
基本上不用回答了,俸祿乃是每個大臣最關注的待遇,自從李雲出現在大唐以來,大臣的俸祿已經翻了五倍。
這個王爵深諳爭鬥之道,先是用質問開局,瞬間佔據道理制高點,這才開始反駁那個大臣的話,冷笑道:“吃著朝堂的飯,幫著外人挖牆角,你的俸祿翻了五番,買東西的市價卻降低了五成,如此一高一低,生活何等愜意,本王想要問你一句,稅收衙門取消後你還能如此愜意嗎?”
那大臣面色微紅,辯解道:“微臣並沒說過要取消稅收衙門,微臣的意思是趙王那邊給商賈讓稅。”
“放屁!”
王爵破口一聲,大怒道:“趙王給人讓稅,誰去救濟河北?前幾年河北道餓殍滿地,你這個五品朝臣拿出自己的俸祿沒?”
說著眼神一厲,忽然又道:“龜茲國的使團給你多少錢,讓你幫著他們挖大唐的牆角。”
那大臣連忙搖頭,滿臉義憤道:“本官清廉如水,從無貪腐之事。”
“嗤!”
王爵嘲諷一笑,轉頭看著李雲道:“趙王,咱倆認識一下,家父淮南王,我封膠東王,按照皇族裡輩分,你得喊我一聲大伯父。”
膠東王?
那不就是李道彥?
李雲連忙拱手行禮,想了一想覺得光是拱手不行,於是他把李治輕輕放下,自己從墊子上站了起來。
李道彥呵呵一笑衝他擺擺手,然後一指剛才那個大臣,道:“此人叫鄭跨,長安城外有五個莊子,民間百姓對他有個稱呼,戲稱他叫鄭拔毛,不過他是鴻臚寺的官員,一般只會收取異國使臣的孝敬,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李雲沉吟一下,微笑道:“我對朝堂之事一竅不通,但卻對世間常事有些琢磨,這位鄭大人連老百姓都喊他拔毛,可見收禮物的名頭已經眾人皆知,但他仍舊能在朝堂上待著,想必有著不可明說的道理。”
說到這裡微微一停,沉吟半天才以一種不太確定的語氣道:“雖然雁過拔毛,或許忠奸難辨……”
……
……1更到,3200字,等會後面還有幾章,今天爆發求月票,月底了別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