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因為震感極度強烈,心繫遙遠災區的大學熱血青年因而倍加感同身受,參與救援也十分踴躍。
目下,是第三批前往災區參與救援的大學志願者,他們當中有學醫的,有力氣大的,有會炊事的,也有家境十分殷實的,但凡在災區可能用得上自身條件的志願者,都被一一選拔。陳婉馨和舒小曼坐在同一輛車中,各自想著心事。
陳婉馨和舒小曼是直到在上了第三個救援隊的車時,才知道彼此都要去災區,兩人心照不宣,一個,自是為了昨天第二批過去的趙淵,一個,是想去尋找第一批出發的林文溪,兩女生雖曾經多有齟齬,此刻為著同樣的目的,倒頗覺愛恨情仇一笑間。
陳婉馨捐助了一大筆錢給救援隊,這一大筆錢引發了整個學校聯合會的震驚,她當之無愧參與了救援隊,卻拒絕了一切新聞媒體的採訪。舒小曼,醫學世家出身,父親中醫,母親西醫,按照學校同學給她取的外號就是“中西藥結合療效好”,她報名以後,自然很快被審批下來。
車行到半夜,暫停休息,陳婉馨和舒小曼小車小坐一會,兩人都有些餓了。
“吃點補充體力,不要到那裡反而要被救。”熟悉的聲音在背後響起,陳婉馨轉頭欣慰地笑了,鄭凱正捧著兩個麵包站在她身後,一個遞給她,一個遞給舒小曼。鄭凱,倒真是如影隨形。而鄭凱的背後,又鑽出一個小腦袋,扒拉著鄭凱的後背,衝舒小曼擠眉弄眼。
“顧曦這一走,你倒成了鄭凱的小跟班。”舒小曼忍不住笑話他。
“鄭凱這種只顧他人死活的人,需要有個智多星來保他一命。”王襄笑嘻嘻地說。陳婉馨瞥了一眼王襄,似笑非笑。
舒小曼終於又見到鄭凱笑語連連的樣子。自他的父親去世,雖然鄭凱一直表現得極為平靜,只是他每場籃球必讓自己累得趴下,每回臨考,他必然上自習到撐不住睡著,憑義氣守護林文溪,保護王襄,救下陳婉馨這一系列英雄之為,除了讓夥伴們敬佩激賞,更是擔心至極,他似乎做什麼,都是這般不惜自身的。這樣溫和憨厚得有些傻氣的笑容,她許久沒看到了,想到這裡,舒小曼嫣然笑著稱謝,心頭忽然想起自己的那個心頭孽債,他現在如何了?他同趙淵匯合了嗎?舒小曼深深望著無盡的夜空,卻怎麼都無法將林文溪純純的笑容組織起來。
第一,第二救援隊,都是去西川的,一行人抵達西南重鎮,自是一併申請去西川。
不湊巧的是,因著餘震不斷,多出公路封鎖,第三救援隊與次日抵達這裡的第四救援隊會合了,大家又心急火燎地等了一天,去西川的路方才勉強暢通。
來這裡已經三天,趙淵沒日沒夜地忙碌,他沒有太多的醫護救援知識,參與救援時臨時學習了不少,平時只靠著一股子用不完的氣力,幫忙抬擔架,運送傷者。
趙淵沒有見過真正的戰場,只在影視劇裡見過炮火紛飛,硝煙瀰漫,彈痕呼嘯處,滿地瘡痍,而在這裡,他見到的是人類和大自然的宏大戰場,更是一場席捲幾萬人生命的史上浩劫,任何人在這樣摧枯拉朽的自然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破碎而不堪一擊。趙淵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不覺得有任何值得誇耀的。
逐漸地,各色感激感恩,俱已麻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盡氣力,從早至晚,接過傷者,抬送至休息處,一旦醫院有通知,再將傷者送過去。有些傷者命在旦夕,不能等待,他就和戰友們抬著擔架從一個醫療據點跑到另一個醫療據點,直到傷者得到救助,方才罷休。為每一個生命爭取時間,是他們共同的使命。
趙淵本以為骨折,四肢殘疾已經是極為慘痛的事,而今天他從一個執勤民兵擔架裡經手的一個人,讓他目不忍直視。 那人的下半身被倒下的柱子砸個稀爛,他腰間纏得緊緊的繃帶已經被血染透,血透過擔架,還在向下滴落著,這是個和自己同齡的年輕人,面色蒼白得可怕。他兩眼無神地望著天,似乎不知何去何從。同樣從這片廢墟里抬出來的,還有另一位年紀稍大的,抬上來時,只剩下最後一口氣,顫抖著伸出手,指著那名男青年,手便垂了下去。
趙淵不敢耽擱,同戰友搬著人馬不停蹄朝附近醫療站奔跑。
“還跑什麼呢?我過一會,就可以去見那個賤人了。”那青年重複呢喃著。
“振作點。”趙淵重複著對所有傷員說過的話。
“馬上就會有救的。”
“是嗎?路上都沒有車子了,都拿去運屍體了吧,我很快就是其中一個了。”青年雖然十分虛弱,但是恐懼讓他掙扎著說話。
“車子,多半在運救護物資,你在醫院裡的物資,就得車子運送,還有吃的,補給,都要運送,你放心,大家都沒忘記你。”趙淵試圖在臉上擠出微笑,然而他天生就不是一個能笑得璀璨的人,所以那傷員勉強笑了出來,卻是因為趙淵的表情好笑。
“你知道嗎,我們吵了幾個月的架了。。。今天中午他正式說。。。說他不愛我了。。。說他要和別人結婚!房子一搖,他就把我拉著往外跑。。。還把我抱在下面。。。”傷員笑著,繼而哭出聲來。
同抬擔架的幾名志願者頗有些不解,這兩人,分明是男人呀。志願者們並不忍心說出自己的疑惑,一人恐怕已經死去,現在這個,好像也有些迴光返照的現象。志願者們理解地笑著,只是多少都覺得有些尷尬,唯獨趙淵,大聲地說:“他走之前,一直指著你!你更應該為他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