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將軍是軍中翹楚,既是可以為北夏出征,抵禦外敵的。”
皇上都已經是這樣說了,也沒有誰可以反駁的了,再說了,這件事情的兩個當事人――――周宇和莫南,一直是沉默的,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周宇還好說,他有皇上撐腰,這件事自然是不必自己爭取,但是莫南,莫名的失了兵權,又被責令不得出征討伐大漠。
奪嫡的功臣,皇位大半個都是靠他金戈鐵馬打下來的,結果卻被這樣的提防,也著實容易為人詬病皇上的心胸。
只是這樣窩囊的事情,莫南還能這樣的忍讓,真的不像是他平日裡的作風。
只有一個人,他的異議倒是出人意料的――――何淮。
“皇上,老臣認為,周將軍年輕氣盛,雖也是勇謀俱存,但是經驗不足,不如讓周將軍和莫將軍一起去往大漠討伐外敵,這樣即可以彰示北夏的國力,還不會為外人詬病,一舉兩得,勝算也是更大些。”
其實此話早就在滿朝大臣的心裡了,只是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也就是何淮這樣不懼聖顏的人才會這樣說出來。
只是,他何時那麼支援莫南的了?按理說,他的女人,從後位變成階下囚,就是因為儷妃,他怎麼還會站在莫南這一邊?
“何大人的意思是一軍兩主將?那對軍心可是極大的動搖啊!”
刑部的孫侍郎是皇上那邊的人,說出的話自然就是為著周宇,卻不想何淮不是這個意思。
“孫大人,老夫的意思不是兩位主將,而是兵分兩路,分別從隨州和羌州調兵,東西兩路軍隊一齊出動,即是出其不意,又防止了漠北的鐵騎夜行千里調兵遣將。”
平心而論,這倒是個好計謀,只是......
“那如果依何大人所言,兵分兩路,但是如今只定下來了一位前鋒,朝中已經沒有可以為前鋒的勇將,那又如何是好?”
何淮倒顯得不緊不慢的說出了他的計劃:“莫將軍的威名已經是享譽了九州大地,由莫將軍率領羌州的人馬,從正面攻打大漠,即可以震懾敵軍,又讓敵軍相信北夏的主力軍全部在這裡。”
“而周將軍則率領隨州的軍隊從後方截斷他們的後路,所以孫大人所說的前鋒,就是不必的了,由周將軍一人統軍即可。”
說完之後,他就抬頭看向了宮澤坤。
宮澤坤一直在聽何淮的話,不得不說,他既然是在朝廷中風雨飄搖的幾十年裡還能穩如泰山,除了手段過人之外,他的運籌謀略也著實是極為大局。
但是他的這個方法也有漏洞――――就是周宇。
一旦周宇臨陣倒戈,轉而幫著大漠的話,依他們的地形的位置,反過來攻打莫南帶領的羌州軍隊那是易如反掌。
畢竟羌州的軍隊數量只有五萬人,而大漠此次是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堅守一三五天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時間一長了,糧草萬一跟不上,那整個羌州軍只有全軍覆沒的下場了。
他不敢冒這個險,莫南他尚且不會全部委之以重任,周宇只是他從下面提拔起來分軍權的人,適用於朝堂制衡,他就是更不敢了。
“朕認為,周將軍初次作為主將,就執行這樣艱難的任務,未免太過於為難了,還是由莫將軍帶領隨州軍從後偷襲,周將軍正面迎敵。”
聽到這句話,何淮的嘴角似是浮起了一抹笑,但很快就潛藏在他的話語了。
“皇上聖明,老臣思慮不周。”
大漠的事情也就是這樣定下來了,五日後出征,皇上特意准予莫南這三日可以入宮陪伴莫皇后。
“皇后在宮裡甚為清冷,莫將軍即是快要離京,這幾天就常來宮裡看看她吧。”
“臣遵旨。”
這三個字是莫南在早朝時說的唯一一句話。
下了早朝,宮澤坤先去的是卿儷宮,第一個見得卻不是莫然。
“奴婢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他一進卿儷宮,就讓李公公把岑兒叫來了偏殿,沒有驚動任何人。
“起來回話。”
“謝皇上。”
岑兒因為緊張,一張小臉煞白一片,比抹了粉還要瘮人,就好像是進了閻王殿一樣,不過氣急的皇上,倒是和閻王沒有什麼區別。
“朕,有幾個問題問你,切要如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