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窸窸窣窣……”
寒冬北風中,身處靈鹽二州的朔方鎮可謂寒冷。
在這種時節裡,來自隴右的麻布與絹帛成為了窮人與富人禦寒的必備之物。
哪怕是朔方節度使唐持的身上,穿著的絹帛也是隴右所販。
元和十五年進士出身的唐持,眼下剛過六旬,發須依舊烏黑,素有美髯公的美名。
自他到任朔方以來,朔方鎮的口馬貿易被他快刀斬亂麻的終止。
沒了口馬貿易,朔方鎮便只能用牧群和牛馬來與隴右做生意。
在這方面,隴右的條件並不比朔方差,因此朔方的財政度支明顯下降。
為了籌措將士們禦寒的衣物,唐持幾乎把府庫都搬空了。
眼下好不容易解決一切,唐持難得清閒,因此便在正堂理政間隙,作畫陶怡起了情操。
他在繪畫寒梅,每一筆都下得極為慎重。
只是這種節骨眼上,急促的腳步聲從正堂外傳來,好在唐持筆力非凡,連忙停頓並放下畫筆,這才避免的一幅畫被毀。
“使君!”
“何事?”
面對前來稟告的牙將,唐持不喜不悲,沒有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
牙將並不知道唐持剛才作畫的事情,只是著急稟告道:
“鳴沙縣有急報,涼州有官兵出現並強佔渡口,眼下正在渡河,數量數千,皆披甲乘馬。”
“你說什麼?!”
唐持不復平靜,而是皺眉詢問:“既然說是官兵,難道沒有看到他們的旌旗?”
“看到了,不過……”牙將遲疑,頓了頓後才道:
“有赤水軍的旌旗,也有天平軍的旌旗!”
“天平軍怎麼會在這裡?”
唐持錯愕,但片刻後他又反應過來:“定是涼州出了事情!”
“此事需要奏表朝廷,另外再派輕騎往涼州探查。”
“此外,勒令靈鹽各城緊閉城門,不得與這支兵馬有任何聯絡!”
“是!”牙將聽後退下,唐持則是立馬手書奏表,派人往長安送去。
朔方鎮雖然是天寶十鎮之一,但其經歷令人唏噓。
對於朔方軍而言,他們曾是朝廷的肱骨,他們也認為自己必然是朝廷永遠的肱骨,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地位,因為朝廷從未將他們視為肱骨。
早在安史之亂初期,朔方軍就受到了朝廷的猜忌。
唐廷一方面設立宦官監軍,另一方面又頻繁調換主帥,無論是郭子儀、李光弼還是僕固懷恩都未能逃過唐廷的猜忌,而這種猜忌心理在叛亂結束之後也並未緩解。
僕固懷恩、李懷光等將領,大多都倒在了這種猜忌下。
正因如此,唐廷在拆解朔方軍這件事情上,向來十分賣力。
京西北八鎮中大部分就是拆解朔方軍後的結果,而朔方軍即便被拆解,也依舊被唐廷猜忌,兵額長期受到限制,僅能保持五千常備軍。
因此面對數千甲兵突然出現在朔方境內的情況後,唐持能做的只有閉門不出,打探訊息。
他的這番做法,也是王守文和吳煨等人早就預判到的結果。
“快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