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駕!駕……”
大中六年六月初二,當馬蹄聲在廣武北邊的官道響起。
不多時,一支十餘人的塘騎便沿著官道向北折返,與浩浩蕩蕩向南開拔的大軍相匯。
塘騎將軍情彙報,而後由前軍將領往中軍彙報。
日上三竿時,李驥策馬來到了中軍,不假思索的在馬背上作揖:
“刺史,前方十二里外就是廣武城,番賊都龜縮城中,並未外派番兵番騎,估計是兵力不足,不敢派兵出城。”
在李驥的彙報下,歷時五日的歸義軍也終於抵達了廣武的地界。
這些日子,劉繼隆率領大軍沿著烏逆水的河谷行走,沿途尋到了不少成材的樹木,四周也不再像其它地方一樣黃綠相間,綠色漸漸多了起來。
只是當他們穿過洪池嶺,來到地勢較為平坦的丘陵後,那些遠離烏逆水的地方依舊還是黃綠相間的模樣。
隨著他們漸漸靠近廣武,四周的綠色也越來越少,直到最後都是乾枯的野草和裸露的大地為止。
馬背上,劉繼隆沒有因為即將抵達廣武而鬆懈,反而是詢問起李驥:“廣武城外耕地的情況如何?”
“回稟刺史,據塘騎所說,有數千畝耕地耕種著作物,但更多的土地都拋荒了!”
李驥回應著劉繼隆的問題,而劉繼隆也頷首催促道:“大軍提速,一個時辰後我要看到廣武的城牆!”
隨著他一聲令下,整支大軍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趕在正午前,劉繼隆他們終於抵達了廣武城。
廣武城矗立於烏逆水東岸,城外是丘陵、盆地相間的地形,有上萬畝耕地,並且有著護城河與無數條引水渠。
只是由於烏逆水的水位下降太多,護城河與水渠也早就乾涸。
這個時代的水車,根本無法將將烏逆水的河水抽到水渠中,百姓們只能肩挑手扛的將河水澆在田間。
正因如此,城外許多耕地都拋荒許久,大地都乾裂開來。
單從城外的情況來看,廣武的百姓顯然不多,要不然不會連一萬多畝耕地都種不完。
“耿明,搭建投石機。”
“李驥、斛斯光,你二人帶精騎巡哨廣武城就近十里,遇敵吹哨。”
“尚鐸羅,派人前去勸降。”
“李儀中,派民夫焚燬荒地,疏通水渠。”
“馬成,率領將士們紮營造飯!”
廣武城北一里外,隨著劉繼隆不緊不慢的發出一道道軍令。
在他指揮下,一萬七千餘人的隊伍開始各司其職,而廣武城內的番兵也得知了他們的旗號。
“歸義軍?”
“沒聽說過啊?”
“有三辰旗,應該是河西的唐軍!”
望著城外歸義軍的旗號,廣武城的小節兒熱巴堅狐疑不定。
由於歸義軍的旗號才經李明振他們傳回河西不到兩個月,因此四周的勢力還是以他們出現的方向和三辰旗作為判斷他們的主要依據。
“劉?!”
忽的,熱巴堅瞧見了城外招展的“劉”字旌旗,愕然道:“城外那廝是河西的劉繼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