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戰場,日漸平靜。
隨著潼關之戰的結束,曹真反攻關中的戰略作戰,也算是徹底失敗了。
魏軍動用了總計七萬步卒,外加兩萬騎兵,一共九萬兵馬反攻潼關,最終兩線作戰紛紛敗北,郭淮近乎全軍覆沒,如今只能困守武關,而曹真,差點讓人堵死在關中。
九萬兵力西征,最後退回潼關的,只有兩萬五千人,損失相當慘重。
曹真為此相當的消沉,留下夏侯尚率領八千禁衛鎮守潼關,自己領兵後撤到弘農休整,同時上書天子請罪。
而潼關西側的漢軍,此時依然沒有撤軍,反而是佔據了曹真撤離後留下的營寨,也在思考後續的作戰方略。
這次關中守衛戰,從最終的結果上看,好像是勝利了,但從實際的成果上看,漢軍也稱不上佔了多大的便宜。
四萬雍州郡兵,算上還留守在重泉的五千兵馬,也只剩下一萬人左右了,而趙雲帶來的涼州軍,騎兵折損過半,步卒算上還在圍困華陰的五千步卒,總兵力也不過是一萬五千人而已。
雍涼二州,在這次關中保衛戰中,總計投入了七萬人,損失兵力高達四萬人其實真不比魏軍的傷亡少多少。
最要命的,如今在潼關關城下,漢軍總兵力只有兩萬人左右,想要繼續進攻,順勢北伐,已經後繼無力了。
兩萬兵馬進攻由一萬曹魏禁軍鎮守的潼關張溪想到腦殼痛,都沒有想出合適的辦法來。
特麼這個潼關當初到底是誰設計的.哦,曹操啊,那沒事兒了。
趙雲,魏延同樣頭疼。
趙雲率領的騎兵不能用來攻城,只能用來防備魏軍可能的主動出擊,作為機動部隊使用。
而魏延.魏延也在後悔,你說當初他要是再堅持一下,真的,就只要再多堅持兩天
嗯,魏延現在已經得知了曹真軍在戰前的真正糧草儲備情況,現在正陷入到一種非常懊悔的情緒中。
但可惜,萬金都買不到“早知道”這三個字.魏延那叫一個後悔啊。
張溪和趙雲都注意到了魏延的心不在焉,但兩人都能理解.事實上,當兩人守軍回營,互相一對情報的時候,趙雲自己都後悔個半死。
就差那麼一兩天的時間,就能成就蓋世奇功如今卻功虧一簣。
但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後悔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想想,有沒有辦法攻破潼關,繼續往司隸進軍呢。
這兩人都是屬於那種看得開,不太會鑽牛角尖的人當然,趙雲是經驗豐富,冷靜應對,張溪那叫懶得糾結,反正糾結死自己也不會改變現實。
至於魏延嘛.本來張溪和趙雲也是能理解魏延的後悔的,畢竟這個“異道會潼關”的策略是魏延提出來的,而從事後覆盤的狀況來看,也是可以實現的,最終失敗的原因也不在魏延身上,是趙雲強令撤軍的魏延後悔糾結,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能總這麼陷入到糾結的情緒裡不出來啊。
“文長,汝堅守潼關數日,對潼關佈防甚為了解,可有破關之策?!”
沒轍,還得是趙雲開口,看似詢問魏延,但也是在變相提醒魏延,別糾結了,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吧。
沒辦法啊,張溪這時候不太好開口,畢竟誰都知道魏延的那個性子,張溪這個不支援“異道會潼關”策略的人,開口不管說啥,魏延都能想歪了去。
唯有趙雲這個資歷和能力都能壓魏延一頭的老將,才能讓魏延不多想。
魏延聞聽,也是趕緊抬頭,然後下意識的順著趙雲的提問開始思考.最後卻微微搖頭。
“若有五萬兵力,當可強攻破之,否則.難矣。”魏延回答道。
一聽魏延的回答,張溪頓時有點嘬牙花子。
“魏將軍撤退之際,不是放火燒燬了潼關糧草和軍械麼可有法從此處下手?!”張溪忍不住了,問道。
我上哪兒找五萬兵馬去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潼關內部本身的問題上吧。
你魏延不是都燒了糧草軍械了嘛,難道就不能下降一點攻城難度?!
可魏延只是不屑的瞥了一眼張溪,然後說道,“潼關雖無糧草軍械,然此番後路可沒斷再者,張刺史可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這話的意思呢,張溪是明白的。
可魏延說話的那個語氣,又是“無糧草軍械”,又是“後路沒斷”的,怎麼聽都覺得有點陰陽怪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