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被放棄,姜維入城救火,一時半會兒沒法去追擊郭淮所部,只能派出軍使,向帶著先頭部隊早一天撤離的魏延彙報了情況,提醒魏延注意。
魏延倒是想攔截一下,但問題是,魏延是帶著先頭部隊撤走的,倉促之間能收攏備戰計程車卒不超過五千人。
兵力不夠,倉促應戰,要是被郭淮擊破了,反而傷了士氣。
而以郭淮的能力,也一定會對碰到魏延攔截的做準備,肯定會選擇避開魏延的方向進軍的,要逮住郭淮,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因此,魏延稍微思考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節外生枝,儘可能的保持現在的節奏,往酸棗而去。
就目前的行軍速度來看,哪怕郭淮更加熟悉東郡地理,能比魏延早一步趕到酸棗,魏延也已經想好了怎麼對付這個老傢伙的辦法了。
說真的,比起郭淮先一步趕到酸棗,魏延更加擔心的,是郭淮直接棄守酸棗,帶兵加強延津的佈防。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才是魏延要頭疼的問題呢。
而此時的郭淮,確實是在考慮,到底是去酸棗,還是去延津。
如果說兵力充足的話,那麼郭淮去酸棗和去延津,並沒有什麼區別。
可如今郭淮手裡只有八千士卒,這種情況下再分兵支援兩地,那純粹是給魏延送人頭和戰功的.他必須做出一個選擇。
酸棗守軍不到千人,如果自己不去,面對魏延的進攻,酸棗必然失守。
而延津方面有蔣濟率領五千人在駐守,自己如果過去,匯合蔣濟,基本可以保證延津的安全但酸棗如果被蜀賊佔據了,就相當於是在延津到陳留之間釘下了一根釘子。
而且這根釘子很長,幾乎可以橫跨大半個東郡,從東阿到酸棗一線,蜀賊可以進退自如。
郭淮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沒得選。
延津的蔣濟那邊,還能堅守一時,而且從情報上看,天子派出的禁軍已經在曹宇的率領下出發了,大約還有十到十五天左右就能完成渡河,抵達延津。
可酸棗這裡,郭淮不去的話,失守就是肯定的事情。
沒辦法,郭淮只能提兵,往酸棗的方向而去。
也不知道是郭淮真的運氣很好,又或者是郭淮軍中的嚮導給力.這一路郭淮儘量選擇避開魏延軍隊的小道行軍,有時候還不得不繞道,可即使如此,還是讓郭淮搶在魏延之前,進入了酸棗。
郭淮立刻開始就地整理酸棗城防,做好堅守酸棗的打算。
而魏延呢,僅僅比郭淮晚了一天趕到了酸棗在看到酸棗城內飄蕩的郭淮將旗,魏延冷笑了一下,並沒有下令立刻攻城,而是下令全軍,到酸棗的北面,安營紮寨。
之後的五天時間內,魏延依然沒有進行任何的進攻,任由郭淮抓緊時間佈置城防,就是按兵不動。
這個態勢,郭淮看的都有點麻了。
不是,這個魏延,到底在想什麼?!
酸棗可不是濮陽那樣的大城,城牆高度和防守設施都沒有那麼完備的。
再加上郭淮只是比魏延早到酸棗一天而已,當時的酸棗防禦上有很多漏洞,以魏延的能力,完全可以用強攻的方式進攻酸棗,陷入被動的肯定是郭淮自己。
可魏延不僅第一天沒有發動強攻,甚至接下來的四五天時間裡,都沒有發動進攻。
不僅沒有發動進攻,魏延甚至連派出士卒砍樹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都沒有做郭淮是真的看不懂魏延到底在等什麼了。
雖然看不懂,但現實就擺在眼前不管魏延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發動攻城,現在對郭淮來說,他沒得選,多一天加固城防得時間總是好事兒。
就這樣,魏延依然按兵不動,郭淮則抓緊每一天的時間,拼命加固酸棗的城防,準備跟魏延打守城戰。
而這一切,一直持續到姜維領兵,抵達酸棗為止。
魏延在等的人,就是姜維,以及姜維帶來的一萬士卒到位。
姜維在撲滅了濮陽大火後,迅速在城內安定民心,同時抽調文欽從東阿移鎮濮陽,保證這個中間節點的穩定做完這一切後,姜維才率領剩下的一萬士卒出發,往酸棗而去。
因為這些事情的耽擱,姜維比魏延晚到了六天的時間。
而到了酸棗,看到郭淮在不停的加固城防,而自家營中卻連一件像樣的攻城兵器都沒有.姜維也覺得奇怪,因此立刻去求見了魏延。
而魏延在等來了姜維後,也沒有廢話,直接把他想到的作戰計劃拿了出來,準備跟姜維商議一下。
這個計劃吧,其實說穿了很簡單,也沒啥技術含量——圍點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