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到自己的具體職責後,張溪當這個兵部尚書,才算是當的稍微安心一點。
學習還是要學習的,不僅僅要自己摸索,也要經常虛心的跟張裔這樣有實際政務經驗的人請教.這倒是把張裔弄的一愣一愣的。
倒不是因為上級向下屬請教讓張裔不適應,而是張裔認為,張溪也是從地方一步一步幹過來的,實際的政務經驗應該不缺才對。
至於軍事方面開玩笑了,大漢前將軍會不懂軍事?!
張溪要是不懂軍事的話,那麼郭淮,張郃這些人,趕緊去將軍號,回家陪老婆孩子去吧。
所以張裔真的不懂張溪到底在幹什麼。
可張溪既然虛心請教了,張裔也不能藏著掖著反正教一個姜維是教,再多一個張溪也不麻煩就是了。
倒是張溪突然發現,好像自己真的不是什麼都不會。
張裔跟姜維講述的那些,其實張溪都能聽得懂,也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在實際政務領域,其實張溪真的不缺乏鍛鍊。
到了軍事方面,雖然張溪對徵發士卒的事情很少管,缺乏一定的實際經驗,但張裔所說的那些,其實也不是實際操作,更多的是講監督和訓練.當官的啊,負責統籌就好,對吏卒的徵發手段要知道,但沒有必要自己實際去操作,只要做好監督工作,防止吏卒作奸犯科就可以了。
好歹也是主政過一方的人,這方面其實張溪也熟,誰也不至於比誰差。
聽到最後,張溪終於恍然大悟了.自己缺的,真不是什麼實際的政務經驗,缺的,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自己穿越過來十幾年的時間,也不是什麼都沒學會的,這麼長時間的征戰,出謀劃策,主政一方,早就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這個時代的治政方法了。
自己以為自己不行,但在這個時代,自己的這些經驗和能力,足夠應付現在的工作了。
至於是不是能有所改進至少現在張溪還沒有找到這方面的靈感,也許等將來,更加熟悉了工作,或者遇到突發事情的時候,自己才能想起來吧。
這樣的話其實不用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擔不起重任呢。
想通後的張溪,頓時輕鬆了不少,白天去官衙打卡上班,下午下班回家後就窩在府邸裡,教育教育小暄兒和小正兒。
說起來,小暄兒今年都已經十三歲了,再不好好的教育一下,就快跟她的母親一樣,變成一個只懂得舞刀弄槍的丫頭了。
至於小正兒,現在也到了該開蒙的時候了。
可就在張溪有事兒上班,沒事兒在家教孩子的時候,過著快樂的家庭生活時麻煩事兒自己就找上門來了。
章武元年十二月,孫權派出的使者到了成都。
名義上,孫權是派人前來祝賀劉備繼位大漢皇帝位,但實際上,孫權是派人來試探劉備對他稱帝的反應的。
這個使節團,正使是諸葛瑾,副使是呂範,這些都沒有什麼問題。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前幾年也有出使成都說服兩家和談的經驗,他當正使是很正常的。
呂範作為江東元老,孫權都尊重的老臣,本身的資歷,人脈,口才都是一頂一的,他當副使,幫助諸葛瑾去交際應酬,也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但問題是——呂範這個老不要臉的,居然帶來的孫權的“詔命”,說要封孫尚香為東吳“長公主”?!
這特麼就是把張溪架在火上烤了!!!
好在自家媳婦兒在這方面還算敏感,雖然呂範對她也有半師之恩,但在這種時候,孫尚香一點面子都沒有給呂範留,直接連人帶詔書一起給轟出了府門。
也就搭著不能做的太過,孫尚香也想保留一絲貴族體面,否則孫尚香早就對著呂範開罵了。
好傢伙,都已經躲到成都來了,自家那個缺心眼哥哥居然還不放過任何利用自己的機會麼?!
孫尚香對此很生氣,也有點傷心晚上逮著張溪一頓抱怨,當著張溪的面把孫權給好好的罵了一頓,弄的張溪手忙腳亂的安慰了孫尚香好久。
但有一說一啊,這個事兒,孫權確實做的不地道。
孫權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冒然稱帝帶來的影響,既然打著恭賀劉備繼位的旗號來的,那使者自然應該謹言慎行,這才符合雙方現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