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的冬天,隴山區域的山道內,圍繞著上邽和略陽兩座小城,彙集了曹劉雙方十餘萬大軍。
劉備率領主力大軍並羌胡騎兵,總計有七萬多人,而曹魏方面,上邽,略陽方向也囤積了足足六萬大軍,而身後,還有曹仁率領四萬大軍,正在馬不停蹄的向上邽方向增援。
隴山山道,其實並不算狹窄,數萬人作戰的空間還是有的。
但現在一下子塞進了十幾萬的軍隊,立刻就讓原本看著還算開闊的隴山山道變得狹小起來。
再這樣的地形內作戰,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洪,都覺得有點頭皮發麻擠得人實在是太多了。
地方就這麼大,能展開對戰的部隊不能太多,否則雙方在山道上人擠人,那不是作戰,那是趕廟會看熱鬧呢。
一旦出現戰況不利,甚至連後撤調整的空間都沒有,一旦出現潰敗,那就真的是一敗塗地了。
張郃和郭淮還好點,他們提前分兵,佔據了略陽和上邽兩個地方,因此在兵力分配上顯得不算太擁擠,但劉備這邊,主力大軍是直接東進街亭的,導致街亭現在擠下了足足六萬多部隊。
街亭小城,真的放不下這麼多的軍隊,而劉備軍想要分兵去支援張飛的話,要麼選擇翻山越嶺的過去,要麼就必須先攻破略陽。
翻山越嶺這種事兒,小股部隊搞滲透還行,大部隊行進,糧草供應是個很大的難題,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要採用。
因此,劉備也好,龐統,法正,張溪三人也好,都選擇了進攻略陽,打通前往上邽通道的做法。
這就給了張郃堅守略陽,牽制劉備集團主力的機會。
現在的情況已經比較明確了。
隨著曹洪帶領的前軍到來,在上邽方向,曹軍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張飛軍就算接到了魏延的援軍,總計也不過是一萬五千人左右,而上邽方向,曹洪手裡有將近五萬士卒可以呼叫。
而略陽方向,張郃算上曹洪派來的一部分援軍,手裡也只有兩萬人,而劉備的大軍,足足六萬多屯駐在街亭,也是佔據兵力優勢。
雙方的戰略重點,其實就很明顯了。
劉備軍如果能快速攻佔略陽,那麼就能在接下來的大戰中佔據絕對的主動,和張飛一起合擊上邽。
而曹洪這邊如果能快速擊潰張飛,也能把劉備徹底堵死在街亭一帶,之後什麼都不做,光拼後勤都能讓劉備軍崩潰。
在明白了雙方的處境後,劉備立刻命令張溪作為先鋒,以吳班,吳懿二人為副將,進攻略陽,而曹洪也不客氣,立刻派出郭淮,繼續圍攻張飛和魏延。
接下來不可避免的,應該就是一場大戰。
但.一時間真沒能打得起來。
不是雙方都不想打,也不是有誰突然慫了,實在是十二月底的隴山,突然下了一場大暴雪。
雪下了三尺之厚不說,連續四五天的暴雪加大風,這樣的天氣,實在不適合外出作戰。
如此極端惡劣的天氣,其實曹軍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曹軍不管是曹洪部還是張郃部,都是在城內的,有著足夠躲避風雪的地方.劉備軍,可都是駐紮在城外的。
劉備還好點,至少街亭還有個土城,勉強能遮擋一下風雪,但張飛軍,全軍都是在野外設立的營寨裡的。
這麼極端的惡劣天氣,士卒凍死凍傷的數量,也應該是劉備軍更多才是。
就衝著這個角度去考慮,曹洪和郭淮等人,其實都覺得,這場暴風雪,是在幫自己。
按照常規的思維方式來考慮事情,確實是這樣沒錯但劉備集團,可有一個內政神人在主持著整個大軍的後勤供應啊。
龐統和法正能考慮到的事情,諸葛亮考慮到了,龐統和法正沒有考慮到的事情,諸葛亮依然考慮到了。
雖然坐鎮漢中籌劃後勤糧草,但並不代表著諸葛亮對這次北伐沒有任何思考。
大冬天的出兵作戰,又是進攻雍涼這種西北地區,諸葛亮怎麼可能不把這種極端天氣給考慮進去?!
從十一月中旬開始,劉備軍的後勤供應中,除了增加了大量的冬裝外,諸葛亮還給大軍送來了大量的煤炭。
嗯,牂牁郡出產的天然優質無煙煤,諸葛亮甚至一塊都沒有送去鍊銅鍊鐵,全都蒐集到軍中,給北伐大軍送過去了。
之前在冀縣和西縣的時候,這批煤炭已經幫上了大忙,有效的降低了劉備集團士卒的凍死凍傷人數了,現在進軍隴山,劉備當然也把這批煤炭給帶上了。
包括魏延從西縣直接支援張飛軍,也帶了不少煤炭過來,因此雖然困居野外,但在煤炭的燃燒取暖下,劉備軍依然免除不了凍傷,但凍死的人數,真的是寥寥無幾。
因此,當大雪停止後,曹洪原本期待的蜀賊士氣低落現象根本沒有出現.甚至最可氣的是,張飛這傢伙,居然在營門外點燃了煤炭火堆,一邊跟魏延一起烤羊,一邊欣賞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