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延的問題,張溪到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魏延突然的出現在自己的護衛隊中,並且擔任了親衛隊長一職,張溪是很意外的。
但後來跟魏延的簡單交流後,張溪大概瞭解了魏延出現的用意。
一個,是劉備派來保護張溪的。
另一個,是劉備希望張溪在江夏,找個機會讓魏延獨自帶兵,讓他鍛鍊一下。
至於張溪和魏延之間的關係,劉備雖然有所耳聞,但並不以為意。
說起來,魏延對張溪是有舉薦之恩的當初張溪是白身,魏延是招賢館主,張溪是透過招賢館的途徑入仕的。
雖然就是個形式,但明面上來說,張溪確實是魏延舉薦的人才。
而劉備也知道,魏延這個人呢,雖然有時候說話不好聽,但對於真正有本事的人,魏延還是佩服的,所以劉備認為,魏延和張溪之間並沒有根本性的矛盾,這點交流上的小誤會,等到雙方互相熟悉了對方的性格後,也就迎刃而解了。
劉備想的是挺好,可問題在於,不管是張溪還是魏延,兩個人都沒有要跟對方和解的意思。
這次出巡,張溪本意是帶著寇封就行,讓魏延在軍中和陳到配合,主持新法操練的事情的。
但魏延不幹,說什麼自己是張溪的衛隊長,張溪出巡,自己必須跟著。
乍一聽,好像魏延是關心張溪,但實際上,張溪總覺得魏延這是在諷刺自己,來江夏這麼久了,都沒給自己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
嘛,反正張溪就是這麼想的。
而實際上呢,魏延倒沒張溪想的那麼刻薄,他當然也不是關心張溪,主要是不放心張溪的能力,要跟著一起出巡看看各地的防務問題。
練兵這件事上,魏延就算不承認也不行,畢竟他自己是在正面對戰中輸給了張溪練出來計程車卒的,這點他魏延認了。
但除了練兵的其他才能,魏延並沒有看到張溪展示出來。
尤其是涉及到軍事指揮領域的地方,魏延覺得自己肯定比張溪要強。
江夏這個地方有多重要,魏延作為劉備心腹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不放心,跟著張溪一起出來看看各地防務,也是正常的。
三個人彆彆扭扭的一起出發,首先要巡視的,就是江夏東南的兩個縣——下雉,蘄春。
這兩個縣,是在江夏郡和江東的交界處,一旦江東順著長江北上進攻江夏,首先要進攻的就是這兩個縣。
去年十二月的時候,江東就是從這裡突破了防禦,同時也是從這裡撤軍的。
因為江東撤軍的時候掠走了大量的百姓和財物,這也導致了這兩個縣現在都沒緩過勁來,人丁稀少不說,整個沿江防務都處於荒廢狀態。
張溪找來當地縣長和縣尉,斥責他們不顧及防務.可話說了一半,剩下的就沒法說了。
沒人啊,你拿什麼防守?!
這年月可沒有那麼高效的組織能力,可以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人口的遷移.這種事兒在這個年代,起碼得一年以上才能初步完成。
現在的下雉,蘄春兩縣是真的沒人,連春耕都沒有足夠的人手,更別說恢復防務了。
江東夠毒的,他們掠奪人口可不僅僅是為了充實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下雉和蘄春的防務在短時間內一直處在荒廢的狀態。
這就讓張溪感到心驚了。
上次江東撤退,是因為意外的因素,孫權母親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