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猴子在菩提樹下的景象,敖青的目光微微凝起,他也曾有過心魔。
不僅僅是在成聖之前,那菩提樹前。
有一些心魔,是菩提祖師可能也不知道的。也或者說,那大概也並非是與「魔主波旬」有關。
那是在他證道成聖以後,鞏固修為的千年歲月中,達到頂峰時的那一刻。
當時他陷入到了一個深邃的夢境之中,感受著自己的元神與身體在分離的吸引之間搖擺掙脫。
隱約間,世界似乎被分為了兩面,一個是此方真實的三界天地,另一個則是如若彼岸虛幻的夢幻世界。
如果說,為什麼敖青並不存在「道德身」,也許就是在那時吧。
一個即將形成的道德身,但最終卻並沒有進入彼岸世界,而是去到了另一個敖青並不知道的所在。
或許,那是敖青成為「聖」境,和「逆」聖境得分歧點。
是的。但凡三界大神通者,達到「聖」境時,會有一個分歧。便是順聖,或逆聖。
類似魔主波旬,海真龍王,便是典型的逆聖。
其實或許也沒什麼太大的分別。順聖和逆聖,其實都是聖境。只不過對於天地三界的影響,是朝向兩面性的。
佛要普度眾生,波旬,也想要普度眾生。只不過方法完全不一樣。
順著生,逆則亡。順逆與否,在於其所尊之道是採取怎樣一個方法。
海真龍王要讓三界變成大海一般的世界,這也是強烈影響三界蒼生的行為,當然不被大多數聖境所允許,所以他是逆聖。
波旬的道,僅僅是淺顯的表面來看,就已是使世人從欲入魔得道了,他自然是逆聖。
【鑑於大環境如此,
大部分的聖境,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他是順聖還是逆聖。
就好像地藏王菩薩,成聖之前,光目女就已發大宏願,欲要普度世人。
但敖青,卻是個例外。
他從一開始就並沒有決定自己的聖境到底是順聖,還是逆聖。
也就導致了,他本應該是都有可能成就的。
這也是為什麼,波旬才會對敖青感興趣。因為波旬認為敖青可以被拉攏。
按說,到底是成就順聖,還是逆聖。這應該是他突破仙境,未及聖境時面臨的選擇。
但偏偏,由於楊嬋的緣故,九色彩蓮讓他有了成聖的契機。
因此在差不多一千八百年前的那時,敖青直接成聖了。
依靠楊嬋的普度世人之心,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順聖」。然而,這只是楊嬋所相助的,並不是敖青自己的選擇。
所以敖青才會問菩提祖師,道德身,是否是因為楊嬋的關係,才會不存在。
實際上,菩提祖師所不知道的是,在之後的一千年間,敖青的修為達到聖境,真正成就聖境時。有這麼一個類似道德身的存在,曾出現在他的彼岸世界。但現在看來,那,並非是成為了順聖的自己。
而是成為了逆聖的道德身!
敖青的心中,仍舊有「魔」,所以道德身才不會存在於彼岸世界。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也許,也是跟敖青穿越者的身份有關。
從在無數久遠大歲月中,他也算是極其稀有的,兼具順聖和逆聖兩者修為的存在了。
只不過,逆聖如今應當還不具備自己的意識,也無法被敖青所掌握。
敖青看著眼前那菩提心界之中的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