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春園中有一處建築群,名為凝春堂。
景寧帝素喜凝春堂,泰順帝登基後,景寧帝特將凝春堂讓給了皇太后,使其成為皇太后在暢春園中的寢宮。
凝春堂建築群包含了殿宇及附屬院落,風格樸素典雅,與園林的山水佈局相融合,如一顆明珠鑲嵌于山水之間,其名“凝春”,寓意凝聚春色。
凝春堂乃幽靜之所,適合筵宴聽戲。其東側設有供奉道教神祇碧霞元君的娘娘廟,廟內香菸嫋嫋。四周遍植花木,春日裡繁花似錦,夏日裡綠蔭如蓋,秋日裡紅葉如火,即便冬日白雪皚皚,也能見到梅花綻放。
臨近傍晚,凝春堂正在舉行筵宴,一片熱鬧景象。
皇太后端坐於正中的一張紫檀雕花椅上,身披錦繡鳳袍,頭戴珠翠鳳冠,雖年過六旬,卻顯得神采奕奕,既透著慈祥,也透著威嚴。
她的周圍環繞著一群景寧帝的妃嬪,這群妃嬪有年老的也有年輕的,分位高低不同,身著各色華服,或坐或立,姿態萬千。有的妃嬪手持絹帕掩唇輕笑;有的則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賈元春正侍立於皇太后身側,眉如遠山含黛,眼似秋水橫波,膚若凝脂,唇若點朱,一襲宮裝襯得她端莊嫻雅,仿若畫中仙子。
此刻,她的神情恭敬,目光偶爾凝視皇太后,偶爾掃過堂內眾人,心內則藏著憂愁,
作為皇太后的女史,元春負責協助皇太后處理禮儀內政事務,書寫檔案記錄,是皇太后的得力助手,也擁有不低的分位。
筵宴正酣之際,皇太后目光慈祥地望向元春,聲音如春風拂面:“元春,你琴藝超群,今日何不奏一曲,為這筵宴添些雅趣?”
元春擅長彈琴,她的貼身大丫鬟叫抱琴,被她帶進了宮。
元春嫣然一笑,福了一禮,聲音如清泉流淌:“太后想聽何曲?臣女願為您獻上。”
皇太后略一沉吟,緩緩道:“便彈你擅長的《胡笳十八拍》吧,我許久未聞此曲,今兒倒是想聽聽了。”
元春點頭應下,轉身吩咐一個宮女去取琴。只見這宮女生得容貌標緻,眉目清秀,正是元春從榮國府帶進宮的貼身大丫鬟抱琴。
抱琴快步走開,不多時便捧來一張古琴。琴身以桐木製成,漆色古樸,琴絃如絲,隱隱透著歲月的沉香。
元春接過古琴,纖纖玉指輕撫琴面,似在與這張古琴低語,又似在喚醒琴中沉睡的靈魂。
旋即,她端坐於琴前,雙手輕按琴絃,凝神片刻,指尖一撥,一陣清越的琴音便如泉水般流淌而出。
正是《胡笳十八拍》。
據傳,《胡笳十八拍》乃蔡文姬所作,全曲運用宮、徵、羽三種調式,音樂對比與發展層次分明,既抒發了蔡文姬在漢末戰亂中被擄到匈奴的悲情,又表達了她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及與子女分離的痛苦。
元春的指尖在琴絃上不斷跳躍,琴聲時而低沉如泣,時而高亢如訴,彷彿將蔡文姬的悲情盡數融入了方寸之間。
皇太后凝神聽著,嘴角含笑,似是在琴聲中尋到了什麼。
元春一邊撫琴一邊想到了自己:她當初被賈母送進宮選成德妃的女史,實是指望她成為嗣位皇帝的妃嬪。而她也已聽說,近日王家、薛家及寧國府相繼觸怒太上皇景寧帝,被下旨懲處。她對家族的思念,她與親人分離的痛苦,她揹負的沉重使命,以及家族的興衰,彷彿都在琴聲中一一浮現。